(来源:揭阳日报)
初冬的暖阳透过明净的窗户
洒在惠来县唐商壹品幼儿园的活动室内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
或于建构区专注地拼搭积木
或于美工区尽情挥洒创意
欢声笑语充盈着每一个角落……
这所今年秋季刚刚投入使用的公办幼儿园
是惠来县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推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
根本性转变的生动缩影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惠来县紧抓发展机遇,围绕“扩学位、强队伍、促改革”三大核心精准发力,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驶入提质增效的“快车道”。从沿海小镇到山区乡村,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一幅“城乡共美、优质共享”的现代教育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徐徐展开。
“小欢喜”映照“大民生”,家门口的优质园暖了民心
“没想到家门口就有这么漂亮、收费又合理的公办幼儿园!”在惠来县惠城镇佳兆业幼儿园门口,正准备接孩子放学的李女士高兴地说,“每学期学费仅550元,这个价格让我们完全没有压力。以前总担心‘入园难’‘入园贵’,现在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也折射出惠来县在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今年8月,华湖镇碧桂园幼儿园、惠城镇佳兆业幼儿园、唐商壹品幼儿园3所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集中揭牌,并于9月正式开园,新增优质普惠学位1000个。这些幼儿园不仅环境优美、师资专业,还配备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室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多功能活动空间及现代化教学设备,而且在课程上积极探索游戏化、生活化模式,将本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致力于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且富有文化底蕴的童年。
至目前,3所幼儿园已有在园幼儿321人,亲民的收费与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周边家庭真切感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也标志着惠来县在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强引擎”驱动“均衡化”,城乡教育差距有效弥合
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惠来县将扩充优质学位作为夯实教育基础的首要任务。2022年至2024年,全县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累计新增优质学位超过1.5万个,有效缓解了学位紧张问题。
教育投入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惠来县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截至2025年9月底,惠来县发动社会力量捐资支持“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累计达5818.08万元。其中,葵潭中学扩建项目由本地爱心企业家高维建先生全额捐资5500万元建设;靖海镇资深小学也获企业联合捐资300万元用于校舍维修及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力量的涓涓细流,正汇入惠来教育发展的江河,形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合力。
与此同时,惠来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总投资约16亿元、规划用地535亩的惠来县第三中学已破土动工。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和机械密切协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地基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目前,项目土方平整工程已完成85%,5号实验楼的桩基施工已经完成,我们正在全力进行10号楼的桩基作业。”惠来县第三中学建设项目一期项目总工范鹏飞指着施工图纸介绍说,“同时,项目部驻地、劳务生活区等临建工程也同步推进,为后续大规模主体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惠来县第三中学按照现代化学校标准设计,一期计划建设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将配备2栋现代化的教学楼、2栋实验楼、1栋图文信息中心,2栋学生宿舍等,建成后将新增初高中学位8000个,极大缓解惠来县公办优质学位紧张问题,是优化教育布局的战略支点。
“活水来”润泽“成才林”,队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推动“硬环境”提质的同时,惠来县更注重“软实力”的均衡,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惠来县通过“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聘用教职工9840人,促进教师资源在城乡间、校际间合理流动。同时,该县着眼于长远,创新师资补充机制,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定向培养,目前已培养全科教师368人,为乡村教育储备了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青春力量。这批“订单式”培养的教师将直接输送至偏远学校,从根源上缓解农村学校师资薄弱和结构性缺员问题。
此外,惠来县广纳贤才,2022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补充教师1507名,并重点向乡村学校和紧缺学科倾斜。同时,该县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近三年培训校长、教师超1.2万人次,并加强“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名教研员”工作室建设,以“领头雁”效应带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依托教育教研片区和高中联盟教学平台,惠来县常态化开展的230场次“名师送课下乡”活动,如同一条条流动的知识河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输送到偏远乡村学校,让城乡孩子持续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
从孩子们在崭新幼儿园里的灿烂笑脸,到热火朝天的中学建设工地,再到城乡课堂里同步进行的精彩教学,惠来教育正以坚实的步伐,书写着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时代答卷。
来源:揭阳日报
记者:林志鹏 李桂莹 胡旭莹
通讯员:吴槿
摄影:胡旭莹
编辑: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