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2025年10月,美丽的金秋时节,我从基层市场监管所调到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走上政务服务大厅的窗口岗位,意外地续写了一段跨越三代人的登记情缘。
这份情缘的起点,是我的外婆。
她年轻时是大队的积极分子,后来被推荐到公社工作,又调往县城的市场管理委员会。那时没有电脑,一支钢笔、一瓶墨水,就是全部的办公工具。外婆在一个长方形木桌前,一笔一画手写营业执照,亲手编制经营范围,建立全县企业的名称台账。每一个字,她都写得工工整整;每一张营业执照,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生计与希望。
外婆常说,一张营业执照,就是一家人的饭碗。她不允许自己有丝毫马虎,也从不摆架子、使脸色。她的指尖仿佛还留着当年复写纸的淡淡蓝痕——那是责任与严谨的印记。从她身上,我看到了登记工作最本真的初心:以笔为担,为群众托起发家致富的第一份梦想。
这份情缘,在母亲手中延续。
母亲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工商局工作,亲历了登记工作从手工迈向信息化的时代变迁。她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将成千上万的纸质档案录入系统;她见证了注册资本认缴制带来的企业开办潮、工商局到市场监管局的体制改革,也亲历了登记流程从纸质化走向电子化、再到全程无纸化的深刻变革。
记忆中,母亲常常加班,审批材料、撰写报告、总结改革案例……她的努力换来累累硕果:国家级、省级表彰接踵而至,个人奖状装满一箱,先进集体奖牌和锦旗在窗口熠熠生辉。她总教导我:“窗口工作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心,要学透法规、精进业务,更要干干净净做事。”在她身上,我看到的是时代洪流中始终如一的坚守与创新。
如今,这份情缘传递到了我的手中。
我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市场监管局,在基层市场监管所历练几年后,也来到了登记窗口。每当接受咨询、受理材料时,我常有时空交错之感——仿佛看到20多年前,母亲在窗口忙碌,而我趴在一旁的桌上写作业,静静等她下班。
从外婆的笔尖,到母亲的键盘,再到我的“云端”,这是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接力。工具在变,效率在提升,但那份对登记工作的热爱、对群众服务的真诚、对职责使命的敬畏,始终如一。
从“市场管理委员会”到“市场监管局”,我们三代人见证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变,亲历了营商环境优化的“中国速度”。这份登记情缘,已成为我们家最珍贵的“传家宝”。它告诉我:平凡的岗位,因热爱与坚守,也能书写不凡。
我将带着外婆的严谨、母亲的进取,继续走好脚下的路,在新时代的登记窗口,绽放更温暖、更明亮的光。
□重庆市大足区市场监管局 蓝子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