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至纯科技(维权)跌3.21%,成交额4.98亿元,换手率4.63%,总市值106.38亿元。
异动分析
中芯国际概念+第三代半导体+存储芯片+专精特新+传感器
1、2020年6月22日互动平台回复:公司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开发,产品和服务不断完善,在行业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积累了一批高端客户和合作伙伴,且基本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企业或主要企业,高纯工艺领域如上海华力、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士兰微、西安三星、无锡海力士等众多行业一 线客户;半导体湿法设备领域如中芯国际、北京燕东、TI、华润等;光传感领域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石油、华为、霍尼韦尔等;光通信领域,公司与石家庄麦特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瑞谷光网、储翰科技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2022年8月22日互动易:公司湿法设备可覆盖晶圆制造各个工艺,可应用于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SIC碳化硅。截至目前国内几大头部碳化硅产品制造的客户已向公司订购SIC碳化硅相关湿法设备近40台。
3、根据2025年4月29日公告:2024年公司新增订单总额为55.77亿元,其中5年以上长期订单总额为1.17亿元。在除去大宗气站、TGM、TCM等电子材料及专项服务的长交期订单的影响后,2024年新签订单与2023年相比实现了17.88%的增长。2024年新增订单中来自集成电路行业的订单额占比达84.55%,其中服务于12英寸集成电路客户占比达88.46%,且主要为产业的一线用户,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公司、上海华力、长鑫科技、长江存储、北电集成、燕东微、士兰微、润鹏半导体、H系等。
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全国中小企业评定工作中最高等级、最具权威的荣誉称号,是指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对于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公司已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5、2022年12月20日公告:公司取得波汇科技 100%股权前后,波汇科技均主要从事光纤传感器及光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免责声明:分析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根据不同行情独立判断)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2500.61万,占比0.05%,行业排名89/167,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100.06亿,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 区间 | 今日 | 近3日 | 近5日 | 近10日 | 近20日 |
|---|---|---|---|---|---|
| 主力净流入 | -2500.61万 | -1.39亿 | -1.56亿 | -2.88亿 | -7.78亿 |
主力持仓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2.01亿,占总成交额的9.66%。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31.77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31.77元,近期筹码减仓,但减仓程度减缓;目前股价在压力位28.92和支撑位26.00之间,可以做区间波段。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紫海路170号,成立日期2000年11月13日,上市日期2017年1月13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半导体制程设备、工艺支持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销售,以及由此衍生的高纯工艺系统建设、电子材料、部件清洗及晶圆再生等服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系统集成72.70%,设备业务18.70%,电子材料8.29%,其他(补充)0.30%。
至纯科技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半导体设备。所属概念板块包括:传感器、光电子、第三代半导体、大基金概念、中芯国际概念等。
截至10月31日,至纯科技股东户数11.08万,较上期增加43.52%;人均流通股3457股,较上期减少30.32%。2025年1月-9月,至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3.67亿元,同比减少10.33%;归母净利润8469.67万元,同比减少56.08%。
分红方面,至纯科技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4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36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9月30日,至纯科技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668.43万股,为新进股东。国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159516)位居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281.15万股,为新进股东。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