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音澎湃,金石铿锵
弦歌不辍,薪火永燃
沈音师生以恢宏交响亮相国家大剧院
“鲁艺薪火”辉映“希望之光”
奏响熔铸红色基因的新时代沈音篇章
11月19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华灯璀璨,在第十八届“春华秋实”全国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的舞台上,由沈阳音乐学院倾力呈现的“鲁艺薪火•希望之光”交响音乐会成功奏响,为首都观众奉献了一场融汇历史回响与时代强音的艺术盛宴。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的呈现,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与礼赞,鲁艺的薪火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并升腾为辉映未来的希望之光。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部分中央企业、兄弟院校、国内知名文艺院团、文艺单位等相关领导,学院相关领导与现场千余名首都观众共同观看演出。
经典与创新交织,交响谱写时代画卷
本场音乐会由沈阳音乐学院知名校友、著名指挥家范焘执棒,并特邀电子管风琴演奏家王小玮等杰出校友,与学院师生联袂演出。
薪火相传八十七载,舞台共谱时代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八十余载风雨兼程,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鲁艺精神已深植于沈音人的血脉,成为不灭的艺术基因与永恒的精神底色。
在“春华秋实”的舞台上,鲁艺精神化作舞台上可闻可感的乐章。在音乐会演出的曲目创作者中,秦咏诚、张千一、姜万通、刘晖、王云飞等一代代校友作曲家以多元音乐语汇续写着鲁艺精神新时代的答卷。这是精神的传承,更是一条清晰可见的接力之路。从执笔创作的校友,到舞台中央的演奏家与教师,再到交响乐团中跃动的年轻面孔——同一血脉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接棒前行。他们在这场并肩合作的演出实践中,看见了未来的自己,更感受到精神力量的绵延。创作的初心、审美的追求、对家国的深情,鲁艺“文艺为人民”的初心始终如一,在“创作——演绎——传承”的链条中生生不息。舞台上,每一个音符的共振,不仅是技艺的交融,更是精神的汇聚——将历史的理想化为此刻的强音,让今天的交响孕育未来的希望。
高雅艺术进校园,鲁艺薪火育新人
此次沈音师生赴京,不仅登台国家大剧院,亦将艺术的种子播撒于高校校园。11月18日,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团委邀请,学院以“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形式,将“鲁艺薪火・希望之光”交响音乐会带进了矿大校园。师生以经典作品与专业演绎,为莘莘学子搭建起走近高雅艺术的桥梁,让年轻心灵在旋律的起伏中聆听历史的回响,在光荣与梦想的乐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彦表示,此次赴京展演既是对学院教学与艺术实践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也为首都观众和高校学子呈现了一堂生动的“音乐思政课”。他指出,这不仅为沈音学子提供了高规格的专业展示平台,更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之间的深度融合。展望未来,沈阳音乐学院将继续以饱满的艺术热情与精湛的专业技艺,传承鲁艺薪火,为新时代中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蓬勃活力,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贡献沈音力量。
音乐会虽已落幕,但回荡在国家大剧院和中国矿业大学校园的旋律,以及旋律背后所承载的鲁艺精神与家国情怀仍余韵绵长、扣动人心。这不仅是本届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展演平台“艺展风华,志铸秋实”主题的生动体现,更是深植于鲁艺传人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赓续。这精神星火也必将如希望之光,照亮沈音人未来艺术创作的道路,激励着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继续奋勇前行,再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