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作为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关键节点,房价走势始终牵动着市场神经。贝壳作为连接购房者、经纪人和房企的行业龙头,其第三季度财报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楼市转型期的真实图景。这份 “收入增长但利润承压” 的矛盾财报,不仅揭示了企业自身的战略调整,更暗藏着 2025 年房价走势的核心逻辑 —— 整体稳中有降、区域分化加剧,市场正从 “价格博弈” 转向 “价值回归”。
财报核心数据:楼市基本面的真实映射
贝壳三季度报的核心数据,直接印证了 2025 年楼市的调整态势。第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8.2%,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贝壳实现净收入 231 亿元,同比增长 2.1%,总交易额 7367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展现出行业龙头的韧性。但净利润同比下滑 36.1% 至 7.47 亿元的表现,又暴露了市场盈利空间收窄的现实。
从业务结构看,房价走势的分化特征尤为明显。存量房业务总交易额 5056 亿元,同比增长 5.8%,上海等核心城市试点 “房客分离” 机制后,房源去化率从 2.6% 提升至 3% 以上,反映出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仍有刚需支撑,价格相对稳健。而新房业务总交易额 1963 亿元,同比下降 13.7%,净收入同步下滑 14.1%,与国家统计局数据形成呼应 ——1-9 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 7.9%,凸显出新房市场去化压力与开发商资金链紧张的双重困境,三四线城市新房价格调整压力尤为突出。
非房业务的崛起更反衬出房产交易市场的调整节奏。房屋租赁业务净收入同比大增 45.3% 至 57 亿元,在管房源超 66 万套,成为财报最大亮点;家装家居业务实现 32% 的利润率,城市层面持续盈利。非房业务占比提升至 45% 的历史新高,表明市场正从 “增量开发” 向 “存量服务” 转型,而这种转型本身就是房价告别普涨、进入结构分化阶段的直接体现。
区域分化加剧:核心城市稳、下沉市场承压
贝壳财报传递的区域市场差异,清晰勾勒出 2025 年房价的核心格局。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凭借产业支撑与人口吸引力,成为房价的 “稳定器”。贝好家品牌在北上广等核心城市落地 17 个项目,其中广州嘉悦云启项目拿下 9 月白云区成交 TOP1,印证了核心区域改善型需求的韧性。这些城市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提升,存量房交易额增长 5.8%,价格虽未出现明显上涨,但大幅下跌的动力不足,呈现 “稳中有升” 的微调态势。
相比之下,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房价面临较大调整压力。新房业务的低迷主要源于下沉市场的去化困难,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导致项目供给收缩,而人口外流与库存高企进一步压制了价格回升空间。贝壳正通过 “B+” 轻运营模式向低线级城市渗透,计划年底覆盖超 30 城,这一战略调整本质上是对下沉市场房价承压的应对 —— 通过降低运营成本,适配当地的价格敏感型需求。
都市圈成为区域分化中的重要变量。财报中未直接提及但可推导的趋势是,核心城市周边的卫星城房价呈现 “跟涨但滞后” 的特征。这些区域依托核心城市的产业外溢与交通互联,吸引部分刚需群体,房价相对稳定;而远离都市圈、缺乏产业支撑的三四线城市,面临人口外流与库存积压的双重压力,房价调整可能持续深化。
政策与市场博弈:房价调整的边界在哪里
2025 年房价走势,始终处于政策调控与市场规律的双重博弈中。从政策层面看,核心城市限购放松等措施已初见成效,贝壳平台总交易额保持同比持平,说明合理的购房需求正在逐步释放。9 月实施的房地产反洗钱新规虽增加了中介的合规成本,但长期来看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为房价稳定奠定基础。
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也在发挥作用。贝壳通过 AI 赋能提升运营效率,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3.2% 至 6.5 亿元,经纪人 AI 助手 “来客” 覆盖 41.4 万经纪人,“好客” AI 助手以个位数商机占比贡献超 50% 成交量,技术提效正在缓解佣金竞争压力,间接稳定了市场服务价格体系。同时,贝壳 557 亿元的现金储备与 2.81 亿美元的回购操作,传递出对行业长期价值的信心,也为市场预期提供了支撑。
但政策的传导效应存在局限性。新房市场受开发商债务风险影响,去化压力难以快速缓解,部分房企为回笼资金可能采取降价促销策略,短期内会对局部区域房价形成压制。而租赁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保障性住房的推进,也在分流部分购房需求,使得房价上涨缺乏普适性动力。综合来看,2025 年房价调整将是 “有边界的调整”,整体不会出现系统性下跌,核心支撑在于政策托底与刚需韧性。
未来趋势:房价回归居住属性,价值锚点重构
贝壳三季度报揭示的深层逻辑是,房地产市场正从 “金融属性主导” 转向 “居住属性回归”,这一转型将决定 2025 年及后续房价的长期走势。存量房市场的活跃度提升与非房业务的崛起,标志着市场重心从 “造房” 转向 “居住服务”,房价的价值锚点正从 “土地增值” 转向 “产品品质” 与 “服务体验”。
从需求端看,刚需与改善型需求仍是房价的核心支撑。贝壳家装业务 32% 的利润率与 “产品化样板间” 的高转化率,说明购房者越来越重视居住品质,愿意为优质户型、完善配套与专业服务支付溢价。这意味着,具备核心区位、优质物业与完善配套的房产,价格将保持稳健;而产品同质化、缺乏竞争力的房产,可能面临更大的价格调整压力。
从供给端看,房企转型与中介平台的服务升级,正在重塑房价形成机制。贝壳 “贝好家” 的 C2M 模式实现 “以需定建”,根据用户需求指导产品设计,减少了无效供给,有助于缓解库存压力;新房轻运营模式的推广,也将提升下沉市场的供给适配性。这种 “需求引导供给” 的新模式,将逐步终结房价的盲目波动,使其与居民收入、市场需求形成更合理的匹配。
结语:2025 年房价 —— 在调整中寻找新平衡
贝壳 2025 年三季度报所揭穿的楼市底牌,并非简单的 “涨” 或 “跌”,而是一幅 “整体调整、结构分化、价值重构” 的转型图景。2025 年房价不会重现普涨行情,整体将呈现 “稳中有降” 的态势,区域分化将成为最显著的特征 —— 核心城市与都市圈房价相对稳健,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面临调整压力。
市场的核心变化在于,房价的决定因素正从政策刺激与金融杠杆,转向产业支撑、人口流动与居住品质。对于购房者而言,盲目追涨杀跌已不可取,核心城市的优质刚需与改善型房产仍是相对稳健的选择;对于行业而言,转型阵痛不可避免,但服务升级与技术创新将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贝壳的财报已经证明,楼市的底牌不在短期的价格波动,而在长期的价值回归。2025 年的房价调整,本质上是市场在告别旧模式、迎接新格局过程中的必然阶段,而这种调整终将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本源,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上一篇:2025年云南省建筑保温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通报
下一篇:午间重大事件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