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从一束微光成长为星河,用爱点亮迷途者回归路。11月28日下午,第十五届“爱的黄丝带”志愿帮教活动月启动暨市帮教协会成立25周年仪式举行。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长宁区司法局、长宁区众扶帮教志愿者协会主办,市爱心帮教基金会、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民盟长宁区委协办,得到市委政法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公安局、市民政局、长宁区支持。
传递城市文明的“爱心纽带”
本次活动以“用爱点亮回归路”为主题。开场视频回顾协会25年帮教历程,开场舞以灵动舞姿传递温暖期许;随后举行朗诵《致敬帮教志愿者》等环节。现场有关负责人为帮教先进个人及集体授牌,发布志愿帮教倡议书,并与企业家代表集体签约,进一步夯实帮教工作的社会协作基础。
活动现场,市帮教协会带来原创情景剧《温馨港湾》引发全场共鸣。该剧以协会真实帮教案例为蓝本,讲述了“三无”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面临无家可归、就业无门的困境,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市帮教协会志愿者得知情况后,不仅为他对接“中途驿站”解决住宿问题,还联合心理专家帮他疏解心理压力,联系爱心企业为他提供后勤岗位。剧情贴近实际、情感真挚,生动展现了市帮教协会“帮教一个对象,挽救一个家庭,平安一个社区”的工作理念,也让现场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到帮教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诗歌朗诵《致敬帮教志愿者》以深情激昂的语调,成为传递帮教精神的重要载体。朗诵内容聚焦市帮教协会志愿者群体的真实事迹,从清晨奔波到监所与社区的身影,到深夜为帮教对象梳理回归思路的耐心,用细腻的文字勾勒出志愿者们践行“宽容、接纳、关爱、奉献”精神的日常。
市司法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张祎表示,“爱的黄丝带”不仅是上海志愿帮教的精神旗帜,更是传递城市大爱的道德品牌。多年来,协会带领志愿者队伍让失向者重拾信心、让困境者看见曙光,越来越多帮教对象走出阴霾重返社会,越来越多专业力量加入传递温暖,充分彰显了上海的文明高度与人文温度。
市帮教协会副理事长、长宁众扶帮教协会孙祥英理事长代表区域帮教力量登台,面向全体参会者及社会各界发出帮教志愿倡议。她指出,帮教工作是守护社会平安的 “温情防线”,更是传递城市文明的“爱心纽带”。15年来,“爱的黄丝带”从一束微光成长为星河,离不开每一位志愿者的坚守、每一家爱心单位的支持,而面对新时代帮教工作的新需求,更需要全社会凝聚“同向而行、同频共振”的合力。
帮助帮教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市帮教协会25年来始终践行“宽容、接纳、关爱、奉献”的爱的黄丝带精神。第十五届“爱的黄丝带”活动月累计开展法治宣传151余场,覆盖帮教对象超47600人次;举办专场招聘会111余场,提供就业岗位5967余个;帮助11401余名生活困难刑满释放人员,为7268余名帮教对象未成年子女提供服务,资助帮困助学资金达 187.7万余元。
协会创新搭建过渡性安置基地(中途驿站),目前全市已有洪智、仕操、仁阔等9家驿站投入运营,累计安置“三无”刑满释放人员417余人;疫情期间,驿站还临时安置了23名无法返回原籍的湖北、新疆籍刑释人员,所有入站人员均实现“零重新违法犯罪”。此外,协会立足帮教对象需求与社会稳定大局,组建律师专业帮教团队、心理专家服务团队、矛盾化解专家团队,为帮教对象及其家庭提供精准化服务。
目前,协会注册志愿者已达13506余名,单位会员突破 400 家,队伍中涌现出全国劳模、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等先进典型,部分志愿者还担任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帮教事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此次第二届荣誉表彰,正是协会完善荣誉评选制度、激发全社会参与帮教热情的重要实践。
下一步,市帮教协会将在市司法局指导下,坚守“帮助帮教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使命:聚焦“三失一偏”(失学、失业、失管、心理偏差)重点群体,推行“一人一案” 帮扶方案,确保帮教对象“身有所安,业有所置,困有所帮,惑有所教”;持续以科技赋能构建个性化帮教模型,以数字赋能打破时空限制开展线上服务,以协同赋能深化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合作。同时加强社会资源整合,壮大专业志愿帮教队伍,完善现代化帮教服务体系,努力把上海志愿帮教工作推向新水平、新高度,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贡献协会力量。
当天,市司法局、长宁区委政法委、长宁区司法局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相关负责人,各监狱(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分管领导,各区司法局代表,以及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帮教志愿者代表等约 300人参加。
原标题:《“用爱点亮回归路”,第十五届“爱的黄丝带”活动月启动》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宋宁华
上一篇:海德股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实控人王广西进行立案调查
下一篇:香港将下半旗志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