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11月27日,2025北京国际视听大会于11月27日在北京开幕。本次大会主题为“聚势共生 未来视听”,开幕式发布多项首都视听产业发展新成果。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王志发布了《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9年)》,围绕关键技术攻关、数据价值释放、场景融合创新及产业生态构建提出系统性部署。方案明确将聚焦高质量内容生成、智能渲染、多模态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研发,建设高质量视听数据集,推动AIGC技术在影视、动画、网络视听等全链条应用,并支持建设AIGC产业服务平台与数字资产交易机制。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发布“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2025年资助项目”。张苏介绍,2025年度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共征集到来自210家机构的548部申报项目,经评审最终对161部优秀作品予以资助。资助项目涵盖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网络剧等七大类别,涌现出《归队》《向光而行》等红色主题作品,《势在必行》《生命树》等现实题材力作,《天工之城》《瓦猫》等文化传承类内容,以及《冬去春来》等京味特色作品。
北京大视听“京琅琊”名家工作室在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京琅琊”名家工作室是“北京大视听”人才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领衔人带动团队、项目孵化带动创新,推动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发布共设立25家名家工作室,涵盖创作、科技、传播、研究等多个领域。
在嘉宾演讲环节,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院长熊澄宇表示,面对AI技术在视听领域的广泛应用,应注重平衡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强化人类创作主体性,优化算法治理与传播伦理,保护文化多样性与传统根脉,构建既掌握先进技术又深谙人文叙事的健康发展生态。
从全球合作视角出发,非洲电影协会驻华首席代表吕克·本扎表示,《媳妇的美好时代》《欢迎来到麦乐村》等中国视听作品在非洲广受欢迎,AI翻译等新技术为内容传播与本土化制作提供了有效支持。
哈萨克斯坦7频道总裁伊力哈木江·伊布拉吉莫夫表示,7频道通过专业译制积极引进《玫瑰的故事》《我的阿勒泰》等中国优秀视听作品,其中《我的阿勒泰》播出后有效促进了中哈文化共鸣与旅游关注度提升。目前双方正共同推进合拍剧《我在伊犁等你》,聚焦中哈青年友谊与经贸合作,该剧已完成拍摄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本次大会由北京市广电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