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给当地农户做过几次培训?”“嬢嬢请你们吃过几次饭作为答谢?”“请用重庆话给我们讲解五分钟油菜目前的生长阶段和注意事项。”
11月中旬的重庆已有寒意,但在梁平区安胜镇龙印村,一场特殊的考核正在进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领衔的“院士飞行团”来到重庆梁平粮油科技小院,对其工作进行实地考察。
目前,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三届科技小院大赛(以下简称“本届赛事”)已进入全国赛阶段。在全国赛期间,由农业专家和企业代表组成的评审团实地考察了29个科技小院,涉及北京、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云南、陕西、福建、广西、海南、四川、内蒙古、重庆等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综合了解其运行状况、项目实效、团队协作能力、社会各方反馈等情况后评分,并就科技小院面临的农业“热焦难”问题提供定制化指导方案。
除了重庆梁平粮油科技小院,张福锁、沈其荣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还考察了海南东方有机循环利用科技小院,为打造海南岛区域性农业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提出宝贵的指导建议。
“院士飞行团”是本届赛事的一大亮点。本届赛事组委会秘书处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冲表示,评审团提出的宝贵建议还能够为科技小院长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眼睛有光、脚下有劲、心里有办法。他们需要更好的平台去交流,需要更优的资源去培养。‘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赛是促进科技小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赛事可以督促学生创新,把好的经验介绍出去,让大家互相借鉴,彼此学习。”张福锁说。
拼多多已经连续第三届作为赛事支持方,助力青年学子同台切磋。近期,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计划,落地了一系列助商惠农举措,旨在构建用户、商家和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在农业科研领域,拼多多“千亿扶持”继续支持科技小院和系列赛事,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丰富农产品供给、培养高质量兴农人。
图:11月14日,重庆梁平粮油科技小院的同学们迎来“院士飞行团”实地考察评审。王晓 摄从巴渝粮仓攻关到热带农废破局
梁平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土地丰饶平坦,自古便有“巴渝粮仓”的称号,是国家级重点产粮大区、全国商品粮基地。据统计,这里的高标准农田绵延近103万亩,水稻常年种植面积超过43万亩。
2024年3月,重庆梁平粮油科技小院在此成立。据科技小院师生介绍,起初当地水稻种植品种杂乱、优质特色品种少,且普遍存在施肥不合理,土壤地力衰退的问题。同时,水稻相关产业链路短,价值偏低。
“农户调研数据显示,稻田平均产量每亩533公斤,优质稻米率偏低。但从另一方面看,土地的增长潜力很大,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良种培优、良法种植和良品加工,让当地农户增产致富。”小院学生殷泷说。
为了实现目标,小院师生扎根当地,建立200亩试验田。学生们凌晨五点和农户一同下地,顶着正午烈日在稻田收集土壤样本,有时深夜也要在实验室分析数据。初来乍到,这些“过去家务都很少做”的高才生,不免遭到当地农户质疑,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要改善当地粮油绿色生产的决心。为了建立信任,小院建起和农户的微信群,开展农业知识培训直播,“每次观看人数200人左右”。他们还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技术手册,简单易懂,分发给当地农户学习、改善水稻种植状况。有农户说:“刚开始干农活,他们站在旁边的田埂上犹犹豫豫,现在能撸起裤腿光脚立马跳进田里。”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小院基本构建了明月山粮油全产业链“三良一品”绿色发展系统解决方案。不仅筛选出优质稻、健康稻、加工稻3大类水稻品种,还采用谷物质构重组技术生产慢糖优质的营养控糖主食低GI大米,提升产业链价值。
在飞行团考察期间,张福锁院士指出,“重庆梁平粮油科技小院的一大特点和亮点,是当地政府与种粮大户对小院工作的大力支持,共同带动更多的小农户进行水稻标准化生产。”小院与农业合作社合作,标准化生产技术共同辐射3万亩稻田。
以全国劳模蒋丽英创立的田中秧合作社为例,通过科技小院社会化服务的带动,托管农田单产提升至592公斤,带动60余户实现机械化种植。“过去我们种地都是凭经验凭感觉,水稻亩产500公斤已经很了不起。经过小院学生的技术指导,现在我们合作社的2万亩稻田,可以实现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每亩增产近20%,成本降低20%。”蒋丽英说。
在海南省东方市,热带高效农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每年数十万吨的农业废弃物未能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反而带来环境污染的风险,耕地质量亟待提升。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海南东方有机循环利用科技小院应运而生。11月19日,该小院也迎来了由张福锁、沈其荣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飞行团的实地考察。
“你们最大的科技创新点,体现在哪里?”面对评审的提问,科技小院研究生韩澍表示,团队研发出一套高温好氧分子气流膜发酵系统,与传统堆肥、反应器堆肥方式相比,该技术通过特殊分子膜创造稳定发酵环境,不仅将堆肥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周,还能有效控制臭气和渗滤液污染,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肥。
张福锁认为,该科技小院的运行模式特点非常鲜明,把工业生产和农业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们全程参与整个技术攻关和生产过程,不仅有效解决了过去工业和农业分离的问题,也让同学们得到了全产业链的锻炼。
这项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优势,在当地百香果种植户田云龙身上得到了印证。田云龙在自家果园里采用了4种有机肥做对比试验,其中一种来自科技小院。结果显示,科技小院研发的产品成本最低,效果与最昂贵的有机肥几乎一致。“明年,我还要加大跟科技小院的合作,也希望同学们能给我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
图:海南东方有机循环利用科技小院学生正在向张福锁院士(左)及评审专家介绍其主导研发的有机肥。王晓 摄赛制创新升级,评审更接地气
作为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的重要主题赛事,“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赛已成为连接产学研各界的桥梁,自启动以来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
今年5月,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三届科技小院大赛正式启动。大赛共接收到247支科技小院项目团队的报名申请,经过资格审查、初赛和五场组别赛的角逐,有29个科技小院参赛团队迎来由院士领衔的飞行团实地考察。最终将有22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
院士飞行团是本届大赛的一项创新,这让赛事评比更“接地气”,评审可以更直观地听到、见到、感受到学生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成果,增加了评审的公信力。
参与了实地考察的科技小院师生,普遍拥有一个共同感受——评审的提问很犀利、很精准,不讲空话套话,不回避问题。“这片叶子的叶脉发黄,请你来诊断一下这是什么问题?”“请你把我们当成农户,现场给我们讲讲技术。”“你平时接触过多少农民?请马上说出你服务过的5个村民的名字。”
不少同学面对评审的“灵魂拷问”感到“压力山大”。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研究生李光达表示,飞行考察就像一场在田间地头的“论文盲审”,“通过这次特殊的考试,让我们有机会跟行业内的专家面对面交流,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找到提升的空间,对于我来说是一份宝贵的经历。”
飞行团实地考察结束后,张福锁院士做出高度评价:“我们老师问的问题都实实在在,非常尖锐,只有你真干了,才能回答上来。在科技小院,学会理解老百姓的艰难,发自内心想帮助他们,这是最值钱的本事,也是小院成功的秘诀。”
此外,本届赛事全新升级赛制,首创“科技兴农、青春助农、数字惠农、创业富民、多维融合”五大赛道,构建“初赛、组别赛、全国赛、总决赛”四级进阶赛制,让全国科技小院参赛队伍都能充分交流与展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表示,现阶段,科技如何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尤为重要,科技小院在其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科技小院都涌现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应该鼓励科技小院与全行业全产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催生出更多支撑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
在飞行团考察期间,院士、专家评审不止一次提到,科技小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学界、政府、企业等各方力量的助力。作为三届大赛的支持方,今年,拼多多深度参与了赛事的评审调研,进一步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上半年,拼多多启动了“千亿扶持”计划,构建高质量电商生态,同时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优质农产品上行和高质量兴农人才培养。
“科技小院是连接实验室与田间地头的金色纽带,也是培养农业复合型人才的创新摇篮。只有让技术长在兴农人手上,让好货走出大山,乡村才能活起来。”拼多多科技小院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平台资源与科技小院智慧融合,让农业科技在村屯农家真正开花结果。”(孙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