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新闻网)
文脉公共阅读空间焕新
为市民提供多元文化体验
□记者 刘凯华
当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会带来怎样的城市文化新体验?近日,焕新升级后的文脉公共阅读空间正式亮相,通过引入3D打印、AI智能向导等设备,让传统文化以更加鲜活、立体的方式走进市民生活,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增添了新亮点。
▲焕新升级后的文脉公共阅读空间走进空间,轻微的机器运作声率先入耳。在文创互动区,3D打印设备正忙碌工作,透过透明罩体,可以看到“运城凤凰”“盐精灵”等文创模型逐层成形。这里不仅是文创展示区,更成为市民亲手参与创作的文化体验工坊。
“
“目前工坊面向市民免费开放,每天设置5个到10个体验名额,大家可通过线上、线下预约。”文脉公共阅读空间文创区负责人介绍,“我们已推出三款自主设计的文创模型,后续还会不断丰富素材库,为市民提供更多创作选择。”
”
文脉公共阅读空间由原文脉·河东书房升级改造而来,除文创互动区外,新增的AI智能向导设备也成为不少游客的“第一站”。只需对着话筒与“小关”交流,文化导览、旅游咨询、县域特色推荐等信息便能“一问即达”,极大提升了文化空间的便民服务能力。
智慧体验之外,阅读功能也同步升级。
改造后的阅读区增添了更为丰富的书籍种类,包括在地文化、儿童读物及党政类书籍等3000余册。同时,空间还上新了20余种融入河东文化元素的咖啡饮品与甜品,价格惠民,吸引不少读者在阅读之余停下脚步、享受片刻休憩。
文化传承同样是此次提升改造的重点之一。
空间专设非遗展示与体验区,定期开展剪纸、面塑、皮影等传统技艺体验活动,让更多市民在互动中了解非遗、感受非遗、参与非遗。掐丝珐琅釉画省级非遗传承人表示,空间为传统工艺提供了展示平台,让非遗真正实现“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
据文脉公共阅读空间负责人介绍,
整个空间面积约900平方米,集河东文化展示、阅读学习、休闲消费、非遗传承和文化传播于一体,新增智慧设备10余种,能够为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提供多元、便捷、互动的公共文化体验。
升级后的文脉公共阅读空间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入市民视野,成为展示河东文化魅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又一处新地标。
上一篇:丁禹兮曾在非洲用英文讲解中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