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今天,全国首个“病区内多学科一体化”胸部肿瘤诊疗中心正式落地上海市东方医院。该中心的启用,标志着医院在响应国家癌症防治行动、提升区域肿瘤综合防控能力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也为全国胸部肿瘤诊疗模式创新提供“东方方案”。
当前,我国肺癌防治面临严峻挑战。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106.06万、死亡73.33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和28.5%,居男女发病、死亡首位。上海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全年因恶性肿瘤死亡3.8万人,其中肺癌居首。
传统诊疗模式下,患者需辗转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放疗科等多个科室,各科意见分散、流程割裂,极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也加重患者身心负担。
新成立的胸部肿瘤诊疗中心,正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实践。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在致辞中表示:“新成立的胸部肿瘤诊疗中心将以多学科协作为核心,构建‘防、筛、诊、治、研、康’一体化的完整诊疗体系,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强的协同,持续推进胸部肿瘤诊疗能力建设。”
中心首创的“病区内多学科一体化”模式并非简单“拼盘”,而是将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微创介入科、病理科、影像科、康复科等核心学科固定在同一物理区域,配套专用手术室、精准分子诊断实验室、多学科讨论室及患者宣教区。患者所有检查、会诊、治疗、随访均在病区内部完成,真正做到了“专家围着患者转”。
胸部肿瘤诊疗中心的成立,不仅是诊疗模式的革新,更是医疗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其背后是技术路径的再造。团队通过突破晚期肺癌微小标本活检技术瓶颈,建立快速的分子分型路径,创造了从初诊到确立治疗方案最快仅需3天的“东方速度”,远快于欧美国家2-4周的标准,为患者抢占治疗先机。
这种高效、精准的诊疗能力源于医院强化组织保障、推动资源整合、加强基层联动带来的坚实保障,更源于团队领衔者的国际视野与中心团队的创新根基。东方胸部肿瘤诊疗中心领衔专家周彩存教授数月前已正式出任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董事会主席,成为该组织近50年来首位中国籍主席,为中心带来最前沿的全球洞察。他带领的团队也已在短期内牵头开展98项临床研究,着力建设肺癌数据库与生物样本全息库的同时,正全力向“国内胸部肿瘤研究创新高地”迈进。
国际视野下的临床与科研的并进,无缝协作的优越性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前期,通过MDT门诊,团队已成功为多名复杂病例制定个性化方案。一名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肺癌患者接受了“免疫联合化疗”的创新性治疗。经过4个周期的联合治疗后,肿瘤缩小60%以上,肿瘤降期达到了手术标准,显著提升了治疗成效,为后续根治性手术创造了宝贵机会。
同时,中心将依托“国家癌症筛查与早诊技术理论培训基地”,计划通过AI与医联体整合,在浦东推进大规模肺癌早筛,推动形成“基层初筛、上级确诊、双向转诊”的分级防治网络。
原标题:《同一病区内实现一站式诊疗,上海这个胸部肿瘤诊疗中心“专家围着患者转”》
栏目主编:顾泳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宝花
上一篇:天津20亿创新母基金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