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刘艳美 每经编辑|杨欢
浙江日报消息,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推进会11月27日在杭州召开,以促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一批成效突出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公转水”项目同时签约。
报道指出,2025年是“航运浙江”建设开局之年,浙江省已编制浙江省内河干线航道网规划,构建“五纵八横十干”布局,规划二级航道1400公里,为项目落地和资金争取提供了关键依据。同时,发布内河高等级航道技术指引2.0版,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不征地、少占地”。海河联运通道扩能升级取得新突破,四大海河联运通道协同推进,瓯江航道加速贯通,温丽集装箱海河联运常态化运行,衢州港吞吐量有望突破1000万吨。
解读:浙江是海运大省,也是水运大省,坐拥世界第一大港和京杭运河等水运体系,兼具江河湖海禀赋优势。
去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上海和新加坡。不仅如此,浙江全省内陆地市全部通江达海,内河航道近9800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里程约1600公里,排名全国第四。
既然如此,浙江为何还要进一步强调内河航运?
从全国视野来看,内河航运是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在助力做强国内大循环、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浙江而言,积极布局内河航运还有着诸多现实原因——
从降低成本角度,内河水运成本仅为公路1/7、铁路1/3,通过海河联运,可以为义乌小商品、绍兴纺织品等出口提供巨大便利。与此同时,水运单位货物碳排放仅为公路1/6、铁路2/3,将有效助力减排降碳。此外,有数据显示,一条三级航道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运力相当于4条高速公路,减少重型货车流量30%,能大大缓解公路拥堵。
如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所言,这“是改善我省交通运输结构、降本增效赋能浙江制造业发展的有效、直接的举措”。
为此,浙江此前明确提出“亿吨转水、四个倍增”目标。今年以来,浙江先后印发《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进一步明确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眼下,浙江正在加码推进内河水运能级提升。今年前10个月,浙江水运投资338.2亿元,同比增长16.1%;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6亿吨,同比增长9.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3万标箱,同比增长14%。内河集装箱航线增至84条,腹地范围实现翻番。
北京打造“人工智能+视听”高地
11月27日,《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9年)》发布。其中提出,充分发挥北京文化资源优势和人工智能领先优势,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造更多文化体验场景,实现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人工智能同文化建设、视听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人工智能+视听”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促进视听产业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视听”高地。
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成立
交汇点新闻、中新网消息,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成立大会近日在南京举行。该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南京市共建的面向智能制造的研究机构,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承担工业人工智能从顶层设计到体系落地的全链条创新任务,构建“技术引领-平台整合-赋能闭环”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重庆加快推进“疆算入渝”工程
11月2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强化数据开发利用。发挥企业“数据要素×”主体作用,在重点领域建设一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加快推进“疆算入渝”工程,迭代国家(西部)算力调度平台。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打造智能汽车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域及行业分中心。建成国家区块链网络区域枢纽。深化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应用。发挥重庆人工智能学院、重庆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重庆市医学影像大数据与医疗AI研究中心平台作用,引进和培育数据企业,建设国家级数据产业集聚区。
哈工大郑州高等研究院签约揭牌
“郑州发布”消息,11月2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高等研究院签约揭牌并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标志着校地战略合作进入了新征程、迈上新台阶。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表示,郑州将坚定不移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好服务保障研究院发展,努力把哈工大郑州高等研究院打造成为校地合作新标杆,引领推动加快打造科创强市。
我国最大“沙戈荒”大基地开工
证券日报消息,11月27日,我国电源规模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大基地项目——青海海南清洁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省西宁市正式开工。据悉,该项目总投资近730亿元,基地规划电源总规模达194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86.4%,涵盖光伏960万千瓦、风电600万千瓦、配套煤电264万千瓦以及电化学储能120万千瓦/4小时。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电量达360亿千瓦时,对优化全国能源布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人形机器人“泡沫”争议
中国青年报、中新网消息,近期,关于人形机器人落地的讨论不绝于耳,其中有声音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仍有不少缺陷,担心只是一个新的“泡沫”。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11月27日表示,要着力防范重复度高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扎堆”上市、研发空间被压缩等风险。
李超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速度”与“泡沫”一直是前沿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和平衡的问题,对具身智能产业来讲也一样。近年来,在创新引领和需求释放的双重作用下,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中国具身智能产业规模正在以超50%的增速跨越式发展,根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2030年将达到千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
她说,当前人形机器人在技术路线、商业化模式、应用场景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随着新兴资本加速入场,中国目前已有超15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且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半数以上为初创或“跨行”入局。这对鼓励创新来讲是一件好事,但也要着力防范重复度高的产品“扎堆”上市、研发空间被压缩等风险。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关键在于合理引导。”李超透露,国家发改委已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强化政策牵引、加快技术攻关、推动成果应用等开展系统谋划。
浙江第一大贸易伙伴易主
杭州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东盟首次超越欧盟,跃升为浙江第一大贸易伙伴。
1—10月,浙江进出口总值4.60万亿元,同比增长5.3%,高出全国1.7个百分点。其中,浙江对东盟进出口总值达7106.1亿元,同比增长16.2%,占浙江进出口总值的15.4%。欧盟为浙江第二大贸易市场,进出口总值为7029.4亿元,增长7.5%。
出口结构方面,1—10月,浙江机电产品出口1.63万亿元,增长8.4%,其中“新三样”产品出口1078.0亿元,增长20.2%,贡献全省出口8.1%的增量,拉动全省出口增长0.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浙江制造”出口东盟的“蓝海”。今年1—10月,浙江对东盟出口电动载人汽车增长195%,锂离子蓄电池增长67.2%。
我国首批领航级智能工厂出炉
11月27日,在南京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工信部等六部门公布首批领航级智能工厂名单,标志着我国智能制造已进入从数字化、网络化迈向智能化的关键跃升期。
首批15家领航级智能工厂涵盖装备制造、原材料、电子信息、消费品等多个关键行业。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领航级智能工厂,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益管理理念等,代表了我国制造业智能化的最高标准。
据悉,智能工厂四级培育体系(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是工信部在清理各类示范项目后保留的唯一智能制造领域国家级试点示范。领航级作为最高等级,代表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的最高水平。
王道席、余红胜任湖南省副省长
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11月27日,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任命:王道席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余红胜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丛丽履新黑龙江省副省长
黑龙江人大消息,11月27日,黑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闭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人事任免名单,决定任命丛丽为省政府副省长。
封面图片来源:温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