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中通快递北方总部分拣中心进港库内,两套双层交叉带自动分拣设备高速运转,分拣效率达7万件/小时;海纳川海拉(三河)车灯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内,机械手按照预设程序自动操作,一个车灯零件组装仅需60秒即可完成;在中国联通廊坊智·云数据中心,一排排服务器机柜整齐排列,每天有1000P的智能算力服务北京的头部互联网企业……“十四五”收官之际,放眼廊坊大地,产业发展的鲜活场景令人目不暇接,产业新动能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
产业是经济的骨架,是支撑一座城市昂首挺立的“脊梁”。近年来,廊坊始终将实体经济作为发展之本,全力培育壮大“2+5+27”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壮实体、调结构、育新兴,努力“让好的东西多起来、让多的东西好起来”,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打开最新廊坊产业版图,与五年前作对比,肌理、线路、格局均已发生较大改变。非凡五年,廊坊产业发展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答卷。主导产业“双轮驱动”,成效显著。现代商贸物流产业迈入2.0时代,链接京津冀面向全世界的物流通道加快构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跃升至25.1%,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电子信息产业攀高向新,初步建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5大产业矩阵,2024年营收突破700亿元、规模稳居全省第二,城市算力分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数字廊坊”的标签愈发鲜明……两大主导产业提速突破,成为廊坊经济的核心增长极。重点产业“多点开花”,活力迸发。36家装备制造企业斩获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全国首家空天信息县域应用创新基地揭牌成立,2024年京津在廊养老人数突破12万人、燕达模式入选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廊坊味道”香飘首都市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文旅康养、食品和现代农业五大重点产业齐头并进、相互支撑,为廊坊发展注入多元动能。县域集群“聚链成势”,夯实根基。2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汇聚中小企业近2万家,实现营收近4000亿元,文安绿色低碳建材、霸州特色定制家具两大集群规模超500亿元。这些扎根本土的产业集群,既激活了县域发展活力,又完善了全市产业生态,让廊坊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加牢固。
这份亮眼答卷的背后,是廊坊对高质量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到培育自主创新动能,从补齐产业链短板到锻造产业长板,廊坊始终以“让好的东西多起来、让多的东西好起来”为导向,在资源整合中提质增效,在结构优化中激发活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廊坊特色的产业升级之路。
当前,“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序幕将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置于12项战略任务首位,部署了四方面重点任务,为廊坊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唱响“三全一上”主旋律,以实干姿态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持续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支撑。要推动新兴产业聚能起势,持续拓展物流新通道,培育“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加快向“物流愿景”3.0版迈进;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拓展算力产业链增值空间,加快把数据资源变为优质资产和实实在在的财富;支持银发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要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深化产业数智化转型,助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要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充分利用算力和物流优势,围绕两大主导产业大招商、招大商,推动一批立市立县的大项目、好项目加速落地建成、投产达效,为全市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源头活水”。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走访解促”提质增效,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完善与民营企业多层次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持续打造产业集聚“强磁场”。
产业兴,则城市“筋骨”壮;实体强,则发展“脊梁”硬。廊坊“十四五”的产业蝶变,已然锻铸了一副强健的体魄,积蓄了昂首挺立的底气。面向“十五五”全新征程,只要我们始终将实体经济作为发展之本,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完善产业生态,就一定能在加快建设廊坊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书写出更加奋发昂扬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