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航空报)
AC313直升机医疗转运验证操作指导验证试飞。本报讯 11月22日,在江西航空产业大会上,由航空工业昌飞依托航空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牵头编制的六项航空应急救援团体标准,经中国航空学会团体标准认证委员会正式发布。该系列标准系统性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形成覆盖“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操作规范体系,为提升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能力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将为一线训练与实战作业提供科学统一的规范依据,有效提升救援行动的安全性、协同性和专业化水平。 本次发布的六项标准包括《直升机索降作业操作指导》《直升机医疗转运及机上操作指导》《直升机舱内物资投送操作指南》等,是在昌飞此前研发的江西省航空应急救援指南系列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经优化升级与实验迭代形成的完整航空应急救援操作规范体系。标准贴近实战需求,明确了标准作业流程、人员准入资格及安全管理要求,将大幅提高作业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当前,国内航空应急救援应用标准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除江西省发布的3项标准外,国内航空相关救援类标准共41份(其中国家标准12份、行业标准11份、团体标准16份、地方标准2份),其中航空应急救援标准27份,作业标准仅4份(医疗救护3份、吊桶灭火1份)。此次发布的六项标准聚焦实践操作指导,形成首尾连贯的完整救援闭环,是体系化的救援应用指南,将引领行业安全健康发展,填补国内空白。 新标准通过确立规范的人员资质、设备检查、空中操作及特情处置等全流程标准,预计可提升索降任务效率约40%、降低作业风险30%以上;通过规范物资准备、舱内固定、飞行投送及特殊情况处置流程,单次投送任务准备时间将缩短30%、投送精准度提升50%以上,为解决以往作业不规范、不统一问题提供详尽技术依据,助力提升复杂场景救援能力。 (王华军 汤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