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邱燕超
1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就今年供暖季能源保供形势、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据发布会披露,当前我国能源供应充足,供暖季保供基础坚实,同时储能、氢能等产业快速发展,正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多措并举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随着北方地区全面进入供暖季,能源保供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提前研判、及早准备,综合来看,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资源供应有保障。
需求方面,今年供暖季预计呈现“持续时间长、用能峰值高”的特点。由于2026年春节时间较晚,节前生产用能与低温用能叠加时段较长,高峰期预计持续两个多月。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和高峰日用气量均有望创下供暖季历史新高。
供给方面,能源供应能力稳步增强。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1.5%和6.3%;截至10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7.5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加5.6亿千瓦。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组织各地全面签订电煤、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确保重点时段供应充足、质量稳定。截至11月26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2.3亿吨,可用天数约35天。
此外,能源系统调峰能力持续提升。跨区输电峰值达1.51亿千瓦,相当于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的十分之一;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持续增强,地下储气库库存目前处于相对高位。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加强组织协调,严格督促合同履约,做好尖峰保供和应急保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储能、氢能产业快速成长,将加快商业化规模化发展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进程中,储能与氢能等新兴产业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李超介绍,目前我国储能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1亿千瓦,是“十三五”末的30倍以上,占全球总装机的比例超过了40%。
今年以来,新型储能在电力保供中表现突出。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晚高峰调用新型储能峰值超过了3000万千瓦,是三峡水电站满负荷发电功率的1.3倍,相当于重庆电网今夏的负荷峰值,“超级充电宝”为电力顶峰保供提供重要支撑。
氢能方面,目前我国已建成绿氢产能超过15万吨,并推动氢能向绿氢、绿氨、绿色甲醇范围延伸,加快绿色氢氨醇的制储输用一体化产业布局,后续将逐步在新能源消纳、终端能源消费清洁替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氢能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持续完善政策标准体系,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三方面推动储能、氢能等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电力市场改革,推动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提升项目收益能力;二是统筹规划绿氢氨醇产业链,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三是突破技术瓶颈,组织实施产业创新工程,支持多技术路线有序发展。
随着各项政策落地和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储能与氢能将在新能源消纳、清洁能源替代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