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法制报)
□ 本报记者 柳红领
“没有检察院和法院的共同努力,我不可能这么快拿到执行款。”近日,蠡县人民检察院干警收到了当事人曹某发来的感谢短信。
今年3月初,该院检察干警通过河北省民事行政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下称“民行数智平台”),发现曹某在“阳光信访”平台反映其十余年的执行案件仍未执行,于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职能,向当地法院制发检察建议。最终,这笔拖欠多年的执行款履行完毕,一件“沉睡”十余年的执行案件画上句号。
这是我省检察机关积极运用民行数智平台,探索科技赋能法律监督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我省检察机关持续完善“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工作机制,打造贯通全省三级检察院的民行数智平台,推动办案“加速跑”,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服务的温度与效率。
■ 智能筛选
精准发现线索
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实现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数字检察工作,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司法办案深度融合。”在省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邢伟看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必须在“找数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用数据”。
今年1月,民行数智平台全省三级院正式贯通运行,标志着我省检察机关在推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智能化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该平台运行以来,已成为检察官“办案利器”,也赢得不少全国人大代表点赞。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的一大亮点,是具备强大的线索智筛功能,通过设置“成案指数”,从中精准发现监督线索,更加全面、及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截至目前,民行数智平台共推送监督线索5016条,成案443件。”邢伟告诉记者。
高质量线索自动推送的背后,是跨平台数据接口的标准化对接。民行数智平台定期对接信访局“阳光信访”平台信息,自动采集互联网数据以及法院公开裁判文书、行政机关公共执法数据,深度挖掘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已办案件,实现分散信息能汇聚、可比对,为线索抓取和成案指数分析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原料”。
“过去找案件线索就像是‘大海捞针’,现在民行数智平台高效推送线索,成案率更高。”邢伟说,民行数智平台不仅解决了案源少的难题,更有助于从个案监督延伸至类案治理,让法律监督既准又快。
■ 专业辅助
提升办案质效
采访期间,记者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基层检察院运用民行数智平台办案的积极性很高。
可以说,数智赋能检察监督,已经成为每名检察官的思维方式和常态化办案手段。
今年4月15日,某县级市人民检察院干警通过民行数智平台发现了一条线索:该市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进行书面审查时,存在人民陪审员参加的情形,成案指数较高。
接到线索后,该检察院立即向法院调阅卷宗,并通过“法条推送”“法律法规”功能查询案涉相关法律法规,精准定位监督依据。
承办检察官介绍,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法院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进行书面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人民陪审员不参加裁定不予受理或者不需要开庭审理的案件的审理。该案中,某县级市法院做法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我们通过民行数智平台‘文书生成’功能,一键生成了初步法律文书,进一步分析、确认文书内容,提高法律文书的制作质效。”今年5月,某县级市检察院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予以纠正。
更重要的是,通过民行数智平台“类案推送”功能,检察官很快梳理出类似案件。6月17日,该检察院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法院规范审判程序。收到建议后,法院不仅组织办案人复盘整改,还开展专题学习,明确人民陪审员的参审范围,后续还计划通过“政法大讲堂”等活动提升业务能力。
据介绍,民行数智平台依托检察工作网,打造了“案源汇聚 线索智筛”“赋能办案 专业辅助”“类案监督 模型参考”“态势分析 科学管理”4大应用场景,集线索审查、案件办理、案件管理于一体,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打造了一站式操作平台,切实提升了办案质效。
“这个系统深度还原了检察官的办案逻辑。”省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主任赵宗宏介绍,民行数智平台已纳入与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直接相关的案源数据49万余条;收集法律法规、司法文件、参考案例等知识数据68万余条;组建省内民事行政专家库132人、办案人才44人、特邀检察官助理16人,真正成为检察官的“智慧大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检察机关已有千余名基层一线检察官亲身体验了“智辅工具”,提供解答37000余条,辅助检察官类案推送、法律推送7000余次。
■ 指尖赋能 畅通申请渠道
“不用来回跑,在手机上就能解决问题,‘易申请’真是太方便了!”收到检察院的答复时,李某某激动地说。
李某某说的“易申请”,是民行数智平台的对外接收线索窗口。为进一步畅通当事人监督申请渠道,省检察院在“河北检察”微信公众号开通了“易申请”便民服务窗口,通过数据链接至民行数智平台,实现平台和外网的互通。
“刷脸就能登录,上传材料后系统自动识别智能填录。”省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检察官助理康静介绍,“易申请”把检察服务送到了群众“指尖”,群众不用再跑线下窗口,就能在线申请民事、行政检察监督。
原来,李某某在2023年民事诉讼胜诉后,法院查封了被执行人房屋,后终结了本次执行程序,李某某的合法权益未能实现。
今年2月,李某某通过“易申请”提交了执行监督申请。收到申请后,某县检察院迅速立案,办案检察官通过民行数智平台对接社保部门数据,很快查到被执行人有可执行财产。该检察院随即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目前法院已恢复执行,并依法冻结被执行人可执行的银行卡,涉案款6.5983万元全部执行到位。
同样在“易申请”的助力下,一起离婚纠纷民事执行监督案取得进展。
今年3月,杨某通过该平台向所在县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认为其作为申请执行人,不应负担950元执行申请费,指出法院执行程序存在违法情形。收到申请后,检察院迅速展开调查,经核实后确认执行过程存在违法情形。承办检察官向杨某说明了法院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违法情形及原因。经沟通后,杨某同意在法院退费后自愿撤回监督申请。5月23日,法院退还执行费,杨某随即提交了撤回申请,彻底化解了矛盾纠纷。
打通司法便民的“最后一公里”,不仅需要技术平台的“硬支撑”,更离不开主动普法的“软服务”。我省检察机关加大民行数智平台和“易申请”普法宣传力度,让便捷高效的检察服务触手可及。
在宁晋县九河社区,宁晋县人民检察院干警现场教学,指导居民熟悉“易申请”操作流程,让便捷高效的检察服务真正走进社区、融入日常。
在张家口,检察干警驾驶“检察直通车”驶进水城广场,在宣传“易申请”过程中,接收到群众求助线索,并成功办理了苏某某与李某某、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沽源支公司交通损害赔偿支持起诉案,实现了普法宣传与司法办案的良性互动与双向赋能。
此外,在功能持续完善的基础上,民行数智平台进一步引入了DeepSeek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全面激发数字监督的创新活力。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检察机关将继续奋力推进数字检察改革迈向纵深,努力以科技助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让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更加精准高效、可感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