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江楚雅
在拓宽融资渠道与完善产业链布局的双重考量下,浙江医药(600216.SH)近期动作频频。
11月26日,浙江医药公告称,筹划分拆控股子公司新码生物赴港上市。同时,其投资16.85亿元的昌北生物项目正稳步推进,该项目将帮助公司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浙江医药在营收微降5.87%的情况下,实现归母净利润9.33亿元,同比增长9.83%,盈利能力逆势提升。为绑定核心团队、激发经营活力,浙江医药还在推进股份回购与股权激励。
拟分拆新码生物赴港上市
作为国内维生素领域龙头企业,浙江医药核心产品合成维生素E、生物素产能全球领先。
此次拟分拆上市的核心标的新码生物,是浙江医药药品生物制剂板块的研发主体,专注于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具备从基因工程构建到临床研究的全链条能力。
浙江医药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谋划分拆新码生物赴港上市,旨在借助香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新码生物融资渠道,进而推动公司生物制剂业务发展,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分拆不会导致浙江医药丧失对新码生物的控制权,也不会对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经营及持续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其独立上市地位将得以保持。
为强化生物制剂领域布局,新码生物于11月初完成对上海新理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临床前所有管线及对应平台技术专利的战略收购。此次收购不仅充实了新码生物的研发管线、联接子技术与小分子毒素种类,还引入了ADC(抗体偶联药物)领域资深专家担任首席科学官(CSO),为其技术研发注入强劲动力。
不过,新码生物目前仍处于亏损阶段。财报数据显示,2020—2024年,新码生物累计亏损9.4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为0,亏损进一步扩大至5048.46万元,不到六年累计亏损额已近10亿元。
目前,浙江医药已就分拆事项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并授权管理层推进筹备工作,但具体方案尚未形成,仍存在不确定性。
前三季归母净利逆势增长
在推进分拆上市的同时,浙江医药也在加码主业投资。
10月27日,浙江医药公告,子公司昌北生物拟投建浙江医药昌北生物项目,总投资预计16.85亿元,主要建设维生素中间体,同时衍生其他高附加值产品。
根据规划,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周期为2025年12月至2027年11月,主要建设维生素中间体、部分衍生产品及配套辅助工程,目前已完成立项、环评、安评、能评等审批,进入设计阶段;二期建设周期为2026年5月至2027年12月,将聚焦以一期产品为原料的衍生产品及配套工程,进一步扩大产品种类,当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
浙江医药表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9亿元,毛利2.86亿元,经济效益显著。从战略层面看,该项目将帮助公司完善产业链条,提升维生素等产品原辅料自给能力,降低关键中间体对外依存度,同时还能解决大量就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业绩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浙江医药实现营收66.95亿元,同比下滑5.87%;但同期,归母净利润达9.33亿元,同比增长9.83%;经营性净现金流更是达14.89亿元,同比增幅为115.11%。盈利质量与抗风险能力凸显。
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公司在主业上的深耕与降本增效的推进。2025年以来,公司持续优化生命营养品产品系列与产能结构。上半年,其生命营养品板块营收20.34亿元,同比微增0.58%,毛利率却同比提升15.41个百分点至54.95%。
为绑定核心团队、激发经营活力,浙江医药还在推进股份回购与股权激励。4月,公司启动1亿元—2亿元股份回购计划,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不超20.83元/股;截至8月11日,已顶格完成2亿元回购,累计回购1372.32万股,占总股本1.43%。
10月27日,公司再推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拟向875名激励对象授予1028.4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7.3元/股,股票来源即为前期回购股份。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