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蒋彧淼 通讯员 许建红
本报讯 “当百家宴上的手抓饭、馓子、嘉兴肉粽摆在一起,餐桌就成了微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近日,杭师大附属新塍镇中学的课堂里掌声阵阵,秀洲区劳动模范、新塍镇虹桥社区党总支书记蒋红正用社区里的鲜活故事,为学生们讲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这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让“石榴籽”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
作为深耕社区治理多年的“老园丁”,蒋红把虹桥社区的实践经历变成了最动人的教材。“刚接手社区工作时,不少居民互不熟悉,楼道里碰见都只是点头示意。”她笑着回忆,为打破这份隔阂,由社区牵头办起了“邻里百家宴”,没想到一办就成了品牌活动。
蒋红告诉大家,每次百家宴上,居民围着餐桌分享美食,聊起家乡的节日习俗、民族的历史故事,陌生感在欢声笑语中渐渐消散。“有位独居的少数民族老人,现在逢年过节都有邻居主动上门帮忙,这就是民族团结最实在的样子。”蒋红的话让课堂里格外安静,学生们都听得格外认真。
“蒋书记,社区里还有其他让各民族群众拉近关系的办法吗?”课堂互动环节,一名学生举手提问。“太多啦!”蒋红打开了话匣子,她分享了社区组织的民族手工艺体验活动,汉族居民跟着少数民族同胞学绣荷包,少数民族居民向大家请教剪纸技巧;还有邻里互助小组,不管是水电维修还是代购代办,大家都主动搭把手。“民族团结不是口号,它就藏在每次真诚的问候、热心的帮忙里。”她这样总结。
这场从社区延伸到校园的思政课,核心是传递“传承”的力量。蒋红将劳模的敬业精神与民族团结实践相结合,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你们现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成长,这是特别珍贵的经历。”她望着台下的学生们真诚地说,希望大家都能做民族文化的学习者、习俗差异的尊重者、团结理念的传播者。
“以前觉得‘民族团结’离我们很远,听了蒋书记的课才知道,它就在社区的百家宴里,就在和各民族同学的友好相处中。”初二学生小李课后深有感触地说,今后她会主动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故事,和各民族同学好好相处。
“社区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沃土,校园是传承团结精神的阵地。把社区里的‘石榴籽’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就是希望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让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蒋红在课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每一个社区都充满邻里温情,每一颗少年心都怀揣团结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有了最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