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胜利油田供排水设施和资产分离移交的第7个年头,也是供水分公司和东营市鲁辰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一体化运行的第七年。“七年来,作为油地水务运行共同体,我们聚焦‘如何实现1+1>2的融合效应’课题,创新构建以‘政治共强、思想共振、组织共建、廉洁共管、发展共谋’为核心的‘五共’融合党建管理模式,推动油地水务事业步入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阶段,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油气主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供水分公司党委书记柴德彬说。
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赵雪 孟维红 安丽莎
物理融合迈向化学融合
六年多来,“一体化运行”从来不是生产运行中的一句口号,而是两家企业全体干部员工的行动自觉和实践。
两家公司党委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油地企业在组织架构、战略目标和体制机制上实现深度融合,相融互促打造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其中,供水分公司4名党委常委兼任鲁辰水务班子成员,基层管理人员双向任职,实现关键岗位交叉任职,确保政令畅通、协同有序。
在战略目标上,双方共同谋划“绿色、智慧、多元”水务企业发展方向,推进“一主两强三特”战略目标的实现,明确“油服+水务”双轮驱动路径,打造集供水保障、节水治理、资源循环于一体的现代化水务运营体系。在体制机制方面,胜利供水选派骨干参与鲁辰水务经营管理,推动业务流程整合与制度共建。
与此同时,双方联合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共同提炼“新供水新理念10条”,树立“鲁辰水务好胜利供水才会更好,胜利供水稳鲁辰水务才会更稳”的共同体意识,推动企业文化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融合”;双方联合发布《以水为媒齐心绘就“同心圆”》等专题报道,营造积极向上的融合发展氛围,凝聚起“一家人、一条心、一块干、一起赢”的强大合力。
党建与生产同频共振
党建是“融合剂”,更是“生产力”。
供水分公司党委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依据“地缘”与“业缘”特性,组建8个功能型党总支,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管理”的党建新机制。通过制定功能型党组织实施方案,建立党建责任落实、考核联动等五项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
在支部建设方面,双方联合建设多功能党员活动室、智慧水务创新工作室,共享党员教育阵地。围绕管网漏损控制、水质提升、污泥减量等技术难题,开展“党员领衔攻坚作表率”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选人、用人上,两家公司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限,充分沟通,通盘考虑,构建“理论筑基、业务精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双方携手打造清廉供水文化体系,将廉洁理念融入供水生产、运营管理各环节。共建立体化监督体系,共享监督信息,统筹推进问题整改。围绕经营风险、制度执行等关键环节开展联合监督,确保企业依法合规运营。
发展共谋迈向合作共赢
发展是前提,共赢才是路走得远的关键因素。
在发展共谋方面,双方统筹推进“一张水网”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油田提供全链条用水保障,助力油气增储上产。鲁辰水务管网布局更趋合理,供水能力和供水量大幅提升。
在服务民生方面,建立“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三级水质监测体系,实施水厂深度处理提标改造水质提升工程。建设9座一站式客户服务大厅,实现业务“就近办、一站办、网上办”,综合服务满意度达99.41%,切实提升油城居民用水幸福感。
在安全保障上,双方对标行业内最严格的安全要求,将安全管理贯穿供水生产、管网运维、应急处置全流程,用“最严标准”筑牢“最实防线”,为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根基。
随着“五共”融合党建模式的深入实践,供水分公司在保障油田生产、服务社会民生、推动企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为15家开发单位提供水管家服务,累计节水298.72万立方米,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获国家水利部典型案例推广;运行采出液处理站11座,日处理规模过万立方米,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填补油田空白;鲁辰水务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污水外排合格率均保持100%,城乡居民用水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经济效益方面,胜利供水近两年实现水管家收入翻倍;鲁辰水务2024年缴纳税费过亿元,被评为东营市纳税突出贡献企业。央企为国企赋能,国企为央企助力,在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油地水务事业从更广维度释放出1+1>2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