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武汉11月27日电(记者李思远、范源辰)记者27日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首批全人工繁殖的子三代中华鲟于近日在该集团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诞生。这是我国首次繁育出子三代中华鲟,标志着中华鲟人工保种和规模化繁育进入新阶段。
据介绍,此次参与繁殖的亲鱼为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自主培育的子二代中华鲟,其中雌鱼13龄、雄鱼14龄。为确保繁育质量,科研团队早在年初便对亲鱼进行严格筛选,并开展长达数月的营养强化与环境模拟调控。随着“黄金繁殖窗口”开启,科研人员于11月6日、7日对发育成熟的雄、雌亲鱼实施人工催产和授精。
监测显示,该批鱼卵人工授精结果理想,受精率达95%以上。经过5天孵化,获得子三代幼苗11.2万尾。
“子三代的诞生,证实了子二代中华鲟完全具备在人工环境下成熟并繁育后代的能力。”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姜伟表示,未来,保有量更大的子二代中华鲟将接替子一代,成为繁育主力。人工种群建设将进入“可持续、规模化繁育”的新阶段。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洄游鱼类,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被誉为“活化石”。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利用野生中华鲟亲鱼人工繁殖培育出子一代;2009年,子一代成功繁殖出子二代。三峡集团表示,将以子三代繁育成功为新起点,建立“人工+自然”保护技术体系,为复壮中华鲟野生种群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