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言鸣
到过新疆的朋友,多数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面对“黄沙滚滚来天半”“野云万里无城郭”的大漠时,寂寥之间猛地看见一簇红柳花,心头为之一震。
不久前,我在上海中心大厦52层的朵云书院参加了一位塔里木文友的长篇小说首发式。首发式由《收获》杂志社主办。我的这位文友名叫张者,现在是兵团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他的兵团题材小说《天边》刊发在《收获·长篇小说2025秋卷》上。兵团题材的小说在朵云书院进行推介,尚属首次。我听着张者对《天边》的介绍,顷刻之间有了如同在大漠之中猛地看见一簇红柳花后的感觉,眼前一亮,欣喜不已。
张者的《天边》命题颇有深意。俗话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通过艺术构思和鲜活的人物描写,一下子把兵团推到了全国人民的眼前,让更多人通过他的小说深入了解了兵团。
张者的《天边》是围绕兵团人的成长写的。天山巍峨,塔河蜿蜒,大漠苍凉,创业艰难……昔日,兵团人在艰苦环境下努力拼搏,展现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精神。张者把雄奇的边疆风情,豪迈的人文精神,曲折的创业故事,丰富的人物个性,通过时而粗犷,时而细腻,时而浪漫,时而幽默的语言进行展示。他前几年出过一部长篇小说——《老风口》,也是写兵团人创业故事的,这两部小说相映生辉。老军垦和上海支青以及他们的后代,组成了兵团人的群像,使兵团人的形象更为全面和饱满。因为张者本身就是兵团人,熟悉兵团的环境,所以写作得心应手,把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升华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具可读性。
有机会在久享盛誉的云朵书院和张者共忆往事,使我产生了在大漠之中猛地看见一簇红柳花之感。这种情感源于我曾写过的一首诗,在那首诗中,我把兵团人比作在艰苦环境中兀自开放的红柳花。他们自强不息,吸吮着戈壁中的清露,酿出了甘甜的蜜。如今,兵团之所以受世人瞩目,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前仆后继。张者在文学这块芳草地里努力耕耘,使大漠红柳花盛开在上海中心大厦52层的朵云书院,我们应为之喝彩。
上一篇:又见大雁(外一首)
下一篇:北京市在营中小微企业超221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