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11月27日,“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密云专场举行。北京市密云区委副书记、区长于海波介绍,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密云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十四五”期间,累计向下游生态补水22.4亿立方米,有力促进地下水源涵养与河湖生态复苏。
同时,记者从会上获悉,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给密云区造成严重损失。“十五五”时期,密云区将谋划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把恢复重建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实现长远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密云水库累计向下游生态补水超22亿立方米
于海波介绍,“十四五”时期,密云区全力以赴守好密云水库,精心涵养“一泓碧水”,推动“两市三区”保水共同体建设,探索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密云水库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高效实施水库周边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改善提升森林质量12万亩,以“环湖绿”涵养“水库清”。
在依法保水方面,完善“河长+警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建成国内首个大型水库水环境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生态保水防火瞭望平台等设施,综合利用无人机、无人船、智能监控等设备,构建“水陆空一体化”立体巡查体系,实现全域全时保水。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密云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十四五”期间,累计向下游生态补水22.4亿立方米,有力促进地下水源涵养与河湖生态复苏,密云水库作为首都供水“稳定器”“调节器”和“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于海波表示,在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应对中,密云水库充分发挥拦洪削峰作用,有效阻止洪水对水库下游北京、天津和河北区域的冲击,真正展现了“无价之宝”的战略作用。
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续四年居全市之首
密云区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市民的美丽后花园。于海波介绍,密云区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湿地面积连续四年居全市之首,森林覆盖率从“十三五”末的68.46%提升至70.02%,持续保持全市前列,好山好水好生态已成为密云最鲜明的特质。PM2.5平均浓度从“十三五”末的2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4年的25.6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今年前10月,平均浓度为22.2微克/立方米。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始终保持100%,水库上游77条小流域全部达到生态清洁标准,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数连续两年全市第一。
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密云区发布北京首个区级层面最丰富的生物物种名录,2025年新增收录物种160种,“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等珍稀动植物纷纷现身密云,生物栖息环境不断改善。
密云区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打造以“水库鱼、特色蜜、环湖粮、山区果、平原菜”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密云水库鱼”实现全域有机认证,蜂产业规模保持全市第一,密云区被列为全市唯一的西红柿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密云区还着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出赏花踏青、亲水避暑、温泉疗愈等5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空中观览线、古北水镇、日光山谷、村儿咖、飞鸟与鸣虫农场等文旅融合新场景。“十四五”期间,乡村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次持续保持生态涵养区首位,旅游综合收入达102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倍。
就业保障提质增效新增城乡就业4.4万人
于海波介绍,密云区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布局,依托怀柔科学城东区、中关村密云园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怀柔科学城东区建设提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科学+城”的形态逐渐形成,“1+5”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全部建成投运。
就业保障提质增效,新增城乡就业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5.5%;密云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超95%,困难家庭毕业生实现100%就业帮扶。
在医疗体系建设方面,密云区与北大第一医院、北中医三附院、北京安定医院等市级医院深度融合共建,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入选京津冀唯一的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教育资源持续优化,累计新增学位4230个,北京第二实验学校新建、檀营小学改扩建、朝阳滨河学校新建等工程有序推进。
住房保障不断完善,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595套,超额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达87.22%,特殊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全市首例在集体土地建设安置房的“新刘棚改”示范项目回迁房全部交付使用,8000余名群众圆了安居梦。
医疗机构、学校等受损设施全部恢复
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给密云区造成严重损失。密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季荣旺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密云区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成立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领导小组及相关的工作专班,组织带动全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全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顺利完成了阶段性任务目标。
在应急保通方面,密云区把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温暖过冬放在首位。全区受灾的8条县级及以上公路、80个村的供气设施、105个村的电力设施、165个村的通信设施已全部完成修复。受损水源井、污水处理厂站已基本完成修复,保证村民正常供水、污水正常处理。医疗机构、学校等受损设施全部恢复,保证群众就医、上学。受灾景区、乡村酒店、民宿约80%恢复营业。密云区及时向受灾群众发放应急救助金和过渡期救助金,局部受损隐患房屋全部完成修缮,“煤改电”等取暖设备全部完成修复或更换,确保了群众安全回家、温暖过冬。
密云区锚定“一年基本恢复”目标,加快推动各项重建工程落地实施相关河道、山洪沟道、供排水设施水毁修复等水利工程,县级及以上公路、乡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桥梁修复、河道清淤等重点工程已全部启动,确保明年5月底前完工,保证明年安全度汛。科学谋划三年全面提升重点项目,重点抓好山区主干路网,清水河、潮河等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平急两用设施、高地堡垒、应急安全屋等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全区防汛避险安全水平。
季荣旺表示,密云区将以最高标准确保灾后重建工程质量和安全,高质量加快推进一年基本恢复项目建设,确保每个项目都成为放心工程、廉洁工程。同时,谋划密云“十五五”时期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围绕基础设施升级、韧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把恢复重建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长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