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段玉清
地铁列车与列车之间也能聊天?没错。这在即将投运的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上成为现实。
近日亮相的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是全国首条配置“车车通信”+“常规全自动”双制式的线路。其中的“车车通信”,是指车与车之间联系不需再通过地面设备ZC区域控制器“传话”,而是直接“开聊”。
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列车的“聊天系统”有多强?又将如何影响市民的乘车体验?11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的成都地铁新苗控制中心,解锁这位地铁圈“新”朋友的奥秘。
列车跑得更密、跟得更近
不到1小时,从龙泉驿火车站“飙”到双流机场
走进新苗控制中心,一张电子大屏尽览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13号线一期及27号线一期3条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列车运行情况。同为全自动运行线路,30号线一期“新”在哪?
“近年来,车车通信系统已成为国内外行业研究的主要方向,这是成都首次为这一技术提供运营场景,并在30号线一期成功运用。”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通号维保公司副总经理王鑫介绍。
传统的全自动运行线路需要通过地面设备ZC区域控制器“传话”——前车将自己所处位置“告诉”地面设备,再由地面设备“告诉”后车。“车车通信”能让列车与列车直接“开聊”,无需“中间传话”,缩短系统信息交互时间。“这相当于前后列车之间可实时共享位置、速度、运行状态等信息,并根据设定标准,控制自身车速和行车间隔,实现智能跟车,提高列车运行效率。”王鑫补充道。
经实测,30号线一期的追踪间隔和折返时间相比传统系统都有所缩短,这能让列车跑得更密、跟得更近,目前30号线一期高峰期能同时上线25列车,从龙泉驿火车站南站出发不到1个小时即可到达双流机场2航站楼东站。
不只是运行效率的提升,“车车通信”还实现系统设备精简化、功能集成化。以30号线一期为例,引入“车车通信”技术后,成功减少4套地面设备的部署。同时,在性能提升、故障处置等方面也更具可靠性,进一步提升了列车运行的舒适感。
“车车通信”的“聪明”不止于此。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调度指挥中心新苗控制中心负责人王帅介绍,如果列车行进前方出现异常(比如积水或其他障碍),“车车通信”还能让列车根据调度指令在任意位置直接“掉头”,将乘客疏散至最近的站台。
“车车通信”+“常规全自动”双保险
减少故障对乘客出行的影响
环视全国,不少城市地铁列车也使用了“车车通信”技术。
成都这条新线“新”在哪儿?“我们是全国首条配置‘车车通信’和‘常规全自动’双制式的线路。”王帅道出30号线一期的核心创新之处。
王帅介绍,“车车通信”代表着前沿技术方向,能让列车更智能、更高效;而保留成熟“常规全自动”,则是在场景创新中设置的“安全双保险”,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为乘客提供可靠的服务。“简单说,相当于一部手机里同时装着安卓和iOS两套系统,可根据需要智能切换。”
王帅举例,如遇到通信信号故障,“车车通信”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启动自主后备运行模式,相比“常规全自动”线路,能更快恢复正常模式运行,避免列车因故长时间停滞于隧道区间,减少故障对乘客出行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运用于30号线一期的“车车通信”技术诞生于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是名副其实的“成都研、成都造”,作为最新一代列车控制系统的代表,它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视觉感知等前沿技术,赋予了列车自主决策能力,实现了列车控制系统由自动化开始向自主化、智能化的重大转变,属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在香港、北京、太原等地进一步推广。
成都轨道产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成都正在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轨道交通产业链,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深度嵌套、相互赋能,推动‘成都经验’成为‘成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