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
近日,记者走进中南源品干细胞科技园的实验室细胞工厂,身着无菌服的技术人员正在透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皿的变化。一旁的液氮罐中,静默储存着数万份的细胞样本,仿佛一个承载着生命希望的“未来银行”。
这充满科技感的场景,是湖南源品细胞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品生物”)的科研日常。从细胞储存到细胞制剂及衍生产品生产制备,再到细胞药物与临床技术研究,最后到细胞治疗与临床转化应用……多年来,源品生物聚焦世界前沿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研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多个科研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
打造细胞全产业链平台
在医学界,干细胞被誉为细胞的“种子”,能通过增殖、分化和自我更新,恢复受损细胞和组织器官的功能。进入人体内,它们就好比微型维修工人,到受损的地方去修复组织甚至再造新的组织和器官。
十年前,怀揣着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远见与初心,董事长胡波创立了源品生物,从新生儿干细胞储存这一基础业务起步,正式踏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探索之路。
2018年,源品生物迎来产业布局的关键一步。公司在长沙经开区投资建设了国内首个干细胞科技园,打造涵盖细胞组织库、细胞制备中心、细胞质量控制中心、细胞药物研发中心、细胞技术临床转化中心的全产业链平台。该平台的建成,打通了从细胞资源储存到技术研发、产品制备,再到临床转化的完整闭环,为后续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提取、保存细胞并不容易,它对操作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一旦污染,细胞就会失去应用价值。”源品生物研发副总裁郑春兵博士介绍,源品生物洁净室的洁净级别是普通手术室的100倍,连走廊区域都是采用统一的净化标准,加上每小时超过60次的循环换气和净化,确保将微生物污染的风险降至最低。
2020年,是源品生物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的专业指导下,公司凭借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严苛的质量标准,一举通过“细胞库质量管理”和“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两项行业权威认证,成为国内首个斩获“双认证”的企业。
以细胞药物点亮治愈曙光
如果说“存”细胞是为生命希望储备“火种”,那么“用”细胞则是让这份希望转化为治愈疾病的实际力量。随着全产业链平台的成熟,源品生物的发展重心也逐渐从细胞储存转向细胞药物研发,开启从资源储备到临床应用的战略升级。
在危重症医学领域,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被称为“呼吸杀手”,一直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源品生物自主研发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具备强大的免疫调节与组织修复能力,可以从病因层面实现肺部功能的“减负”与“修复”。
“目前,该干细胞新药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新药临床试验(IND)批准,这也是全球唯一一款以人羊膜组织为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创新药物,填补了湖南省干细胞1类新药临床的空白。”郑春兵补充道。
聚焦关键药物研发,源品生物的创新步伐仍在持续加速:不仅在8个月内连续获得4个干细胞新药临床试验批件,还构建了六大技术平台,着力打造以服务客户健康需求为核心的细胞产业生态,不断拓展“细胞治病”的疆界,为更多患者带来治愈的曙光。
构建生物经济产业生态
立足现有成果,源品生物已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目前,公司正在加速推进中南源品干细胞科技园二期项目,已完成园区的规划和设计方案。未来,这里将构建涵盖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保健食品、中医药、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企业总部研发及运营中心集群,打造以创新孵化和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生物经济生态体系。
这一愿景正迎来政策东风。2025年,国务院《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颁布,为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公司依托自贸区政策先行先试的“源品医院”已投入运营,为细胞技术的临床转化提供了关键平台。
“未来,我们不仅要成为细胞治疗领域的创新者,更要成为产业生态的构建者。”从储存生命希望,到赋能疾病治愈,再到引领未来健康,作为“生物医药湘军”细胞行业的头部企业,源品生物正以细胞科技为笔,在生命健康的画卷上书写属于中国企业的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