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长宁“十四五”
足迹
2021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省竹林风景线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双河镇党委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2年,上榜2022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川南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3年,上榜2023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中国最美文化旅游名县、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蜀南竹海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24年,上榜2024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获评四川省健康县,全省首批、宜宾市唯一的美丽四川建设实践基地
2025年,上榜2025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美丽中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孵化县
奋楫前行,硕果盈枝。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今日之长宁,产业兴县步履铿锵、民生福祉可感可及,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回望“十四五”,宜宾市长宁县锚定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卫星城发展目标,以“实心干事、科学作为”的汗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连续4年跻身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全省首批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一系列荣誉背后,是长宁让生态“高颜值”变经济“高价值”的探索实践。
展望“十五五”,长宁蓄势待发,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区域发展大格局中搏击风浪,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
产业聚势启新程 城乡蝶变绘新卷
初冬时节,四川铭丰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一张张厚度不足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铜箔在生箔机上快速下线;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鲜笋经自动化流水线变身各种风味的预包装食品,畅销国内外……一个个鲜活场景,是长宁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生动缩影。
工业发展聚势突破。长宁县以改革破局,聚力构建以竹、酒、矿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1+1”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四五”以来,长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工业用电量年均增速达9.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增至38.3%,绿色低碳产业占比突破30%。
文旅融合赋能添彩。今年“五一”假期,“一口凉糕甜·一城全竹宴”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千人凉糕宴”登上央视新闻频道,助推长宁美景美食声名远扬。9月,2025年长宁·蜀南竹海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超万名中外选手穿梭于竹海,感受“风吹翠绿动,水流绿影幽”的韵味。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以节为媒激活消费潜力,长宁建成壹号广场等5条特色商业街区、2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培育烟火小店与安宁老店52家,举办梨花节、和美乡村文化节、马拉松赛等促消费活动。2024年,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较2020年分别增长57.25%、45.37%。
如今的长宁,既是蜀南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所在地,还手握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张“名片”,成为同时拥有天府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名宿的县。今年9月,蜀南竹海中华大熊猫苑开园,“津柯”“麒麟”“平平”“梵星”4只大熊猫在此“安家”,为当地文旅发展增添新名片。
现代农业扩面提质。加快建设“天府粮仓”长宁示范区、“天府森林四库”,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有序推进。长宁建成千亩高产片粮油示范基地20余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2个,长宁甜梨、长裙竹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十四五”以来,长宁谋划项目533个,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38个。坚持“市县一体”招商机制,成立县企业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宜企暖心、助企纾困、护航发展”行动,四川铭丰、和乐门业、百年传奇等招商引资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就业岗位7000余个。
城乡融合发展蝶变。创新出台乡镇扩权赋能提质增效四项激励政策,探索“镇域+园区”模式规划建设双河竹食品等小微园区,长宁镇连续两年入围镇域经济西部100强,双河镇获评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泽鸿村成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竹海镇联盟村、龙头镇龙华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民生提质固根基 幸福“加码”暖民心
傍晚时分,长宁县洪谟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灯光渐次亮起。食堂里,热腾腾的饭菜飘香;茶馆内,居民围坐品茗闲谈;在体育中心,运动爱好者尽享运动乐趣。这座整合3300平方米公共空间的民生“综合体”,集便民服务、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于一体,为周边居民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成为长宁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生动注脚。
长宁县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将6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领域,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物质富足有保障,“十四五”以来,城镇新增就业2.35万人,“蜀南竹乡人”省级特色劳务品牌持续赋能就业,长宁县获评全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群众增收之路越走越宽。精神富有添内涵,长宁县文化馆、图书馆及17个镇文化站(中心)免费开放,举办竹乡春晚、群众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职工气排球比赛入选全国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富。品质生活可感可及,改造老旧小区91个,新增学位3550个、每千人口床位数达7.8张,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两项创建”通过省督导评估;成功创建省级健康县,长宁县中医医院获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疗教育资源持续优化。
打造“两山”理念样板。在龙头镇部省共建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80万尾水中“大熊猫”——长江鲟幼苗成功孵化,续写着物种延续的崭新篇章;双河镇文丰家庭农场的田间地头,林下竹荪种植技术培训常态化开展;长宁竹文化系统被央视一套大型纪录片《农耕探文明》专题报道……在长宁,群众共同守青山、护绿水、保蓝天,完成全省首单竹林碳汇交易,获评美丽四川建设实践基地,“绿水青山”底色更浓,“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长宁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近3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成功打造“全域诗华”“安宁茶馆”等基层治理品牌,双河镇党委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安宁茶馆:城市小区安宁治理之道》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长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扣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卫星城发展定位,围绕“强工、兴旅、重农、营城”发展方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建设国家旅游名县、竹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地、绿色新能源产业配套基地,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