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来丨公共治理的全球挑战——关于养老的框架思考
创始人
2025-11-26 00:45:31
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国地产基金百人会)

11月16日,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支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25现代治理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管理实践访问教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朱云来以“公共治理的全球挑战——关于养老的框架思考”为题作主旨发言。现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公共治理的全球挑战——关于养老的框架思考

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清华公共管理学院的论坛。前面过勇书记在开场中介绍了清华,我也是刚知道,清华的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属于中国首批成立的公共管理学院之一,而且是在25年以前,1/4世纪,有一点感慨,这1/4世纪也是持续在改革中提升中国的经济与社会治理的历程,公共管理学院的诞生恰逢其时。在这25年中,我们其实也一直在讨论中国养老体系的改革。

养老问题作为一个各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应该说也是公共管理巨大的挑战,同样中国也面临同样的课题,在摸索中持续探讨如何发展,怎么能够把系统做得更完善。

我今天想围绕着这个话题讨论一点我自己的一点研究和心得,不当之处供各位专家和与会同志们一起来讨论批判。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讲一个基本的框架,希望能对我们怎么系统理解养老问题会有一定的帮助。

养老问题,首先与两个宏观变量有很重要的关系,一个是经济,一个是人口,基于这两个基础,我自己对养老问题形成初步的思考框架模型。这里我先以经济做切入点,下图是从1960年-2024年的世界经济。这个反映了世界经济总体增长,到去年末,全世界有81亿人口,总产值大概是110万亿美元。当然经济发展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是总体趋势性向上增长,另一方面就是在增长过程中的波动。

下一页的图中,可以更好看出经济的波动,以及其对金融投资的影响。上图主要是讲经济本身重要的参数,比方说产值,产值又根据是否包含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分成名义产值与真实产值,二者之间差一个通胀。此外,一个较重要的宏观变量是货币总量。可以看得出来过去近65年中,世界经济有一些明显波动, 65年有16次的波动,大概平均4年一个周期。一个可能解释就是所谓的政治周期,很多国家的政府周期是4年。

下半页的图对应的是从资产的角度如何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包括黄金,房产,以及债券和股票,后两者是证券类的。最底下金黄色的变动是黄金价格的变化,上半页图中的金黄色线实际上是价格、或说通胀的变化,它们俩之间似乎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经济的波动与价格的波动相互作用,价格或说通胀的波动推动了黄金的波动。从金融投资角度来讲,我们常听说黄金涨价,但是据说真正做了黄金投资的短期内常常没有什么真正收益,主要是因为黄金的特点,本质上它实际用途相对有限,也往往没有金融用途的时间收益,所以很少有普通投资者只投资黄金,往往黄金是所谓底仓,投资者还是要去买其他有利息等收益的资产。这些资产价格随着经济周期性波动,很多时候波动幅度过大,就需要出售本来价格相对稳定的黄金,以保持账户总体的杠杆及流动性要求,从而其他资产波动又经常会引起黄金相应的变动。

房产是比较长期稳定的增长,也是跟经济的状况连在一起的。 债券类的,固定收益类的金融资产是有收益的,我们后面会讲到养老模型,是有相当重要的关系。最后是股票,图中也能看得出来,蓝色的是股票,收益可能是最大幅度的,但是它的特点也是极其波动,可以从正的30%到负的30%这个范围。这也是一个基本的资产类别的特点。债券的收益总体来说要低的多,但是它很稳;股票的收益潜力很大,同时风险也很大,所谓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关系。

我觉得这个记录还是有相当的启发作用,毕竟它反映了世界将近两百个国家,这么多的数据加在一起,反映出来有这样一个系统性的规律。

下面我们看看全球都在面临的老龄化的挑战,下页左图是把世界分成了非洲、南亚、拉美、欧洲等不同区域,并分区域对未来不同的几个年度65岁以上人口比例进行了估算。可见各个区域人口老龄化的比例都是有所增加的,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其他区域老龄化提高速度都很快。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相对发展积累的时间不足,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右半页可以看出,如果用现在积累的养老总资产和每年养老支出相比,我们的积累还是相对有限的。

我们再来看看人口问题,下图以中国为例,从1949年,我们每年都有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的详细记录,出生减掉死亡大致就是净增加的人口,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非常系统的。这个橘色色是净增加的人口每年的变化,可以看出来早期中国的出生率还是很高的,这是绝对数,你可以看绿线的是出生,灰线的是死亡,它们俩的差就是橙色的柱子,当然还有其他的分类,比如说老、少、青、男、女。我们前两年开始人口净增长为零了,绿线一直下行,与灰线相交,然后再继续往下就变成人口负增长了。负增长人口不等于没有人出生,现在我们平均一年出生,原来这个时候还是有一千万左右,本来这是一个基本平衡,但去年已经低于这个数字了。

如前所述,我国目前的养老资产积累还有限,基本上还是现收现付制主导,每一年根据一定的规则收集的养老金,直接就拿去付当年老龄人口的退休养老费用。大家普遍担心以后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少,会不会把这个问题变得更糟糕。

这个担心,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必须认识到,我们总体的经济生产效率是在不断提高的,如果过去的生产效率,比方说三个人创造的收入养一个老人,现在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是有可能两个人就可以供养一个老人,一定程度减少了所谓老龄化的担忧。重要的可能还是总体的估算,以及收入的分配机制。

这里再多讲一点人口规律,如果我们用精算学,用养老精算的原理就是用这页右侧的生命表,进行养老精算,通过这样的一个计算过程,我们可以推导出来左图的形态,这条红线是1949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形成的趋势,总人口当时是5.52亿,现在已经达峰,现在开始下降。这是未来按照现有的生命表表现出来的死亡率或者出生率的规律,我们推测这个曲线这样下去, 2127年有可能回到4亿了。当然近期看,比如说2050年左右还有12亿人左右。这个是会随未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动态调整,不可能一成不变地看待这个问题,但确实生命表所体现出来的人类寿命的变化规律也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至少我们有一个预期,总人口会适当减少,其他的问题都会跟着相应地发生。

那么老年人的比重增加,作为养老的问题看应该怎么来解决?主流的养老安排,就是所谓的三大支柱,一个是国家的基础养老,就是传统的,包括美国等外国也有类似的,政府管理或者是政府立法管理的养老基金体系,第二支柱就是企业以及职业年金,这部分安排有点儿体现中国的特色,最后加上个人账户。我国个人账户有些类似美国的401K,可以自愿愿意投多少钱,国家有个限额允许税收抵免鼓励,美国也是类似。

中国基本养老支出的收入与支出也是有详实历史数据,放在这页的右图,可以从这里面得到一些信息。收入和支出相比历史上略有结余,从90年代开始到这儿,我们大概累计结余8万多亿,8万多亿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现在已经差不多有2亿多老龄退休人口,如果我们现在全国平均的生活消费应该是在约3万5,3万左右乘上2亿人,基本上也就是6万亿以上。也就是说累计的结余大概只能付一年多一点儿,明年必须还得靠新的收入才能平衡开支。如果我们这个积累要大一点,假如说改革制度提供必要激励,是不是能够累积的余额更多一点,这样的话国家的养老金保障就更好一点,我们国家支付养老金的能力是可能有系统性的提高,这至少是一个考虑的角度。

归根结底,更理想化的养老问题解决是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生命模型,大致来说,从出生到开始工作20岁,前面是被抚养,20岁开始工作,工作40年,到60岁退休,60岁退休以后还有平均余寿20年,真正要想解决的养老问题是退休以后,后面的余寿20年是需要用养老积累来支付的,这是我们要解决的核心的养老问题。

根据可观测的数据,做一个科学的分析。比如去年居民平均收入是4.1万块,居民平均消费是3.5万块,平均就有了近1万块钱的结余。

如果我们在这儿按照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预测未来的收入是多少,在考虑一般是收入的百分之多少用于消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消费。既然有了刚才说的收入减掉消费的结余,如果把这个结余的钱放到养老账户,投资实现一个基本的回报,并不高但相对稳定,比如说刚才说的配置主力考虑是固定收益产品,年收益百分之几,因为复利的作用,因为时间的效能,所以也不能小看这个,可能很低的回报,但是很多年积累就会形成客观的养老基础。如图上这个绿线,如果一点点积累,每年都有一个新的结余存入。原来存入的每年作为金融投资,还实现一个固定收益,这两个累计起来40年,形成了养老基金。退休后20年是没有其他收入的,但是用养老基金,每年从这里面支付需要的生活成本,后面这20年也是差不多每年支付1/20,没支付的部分还在继续有收益,这个逻辑就形成了这个初步的示意模型。

这样的方法和给定的实际经济观测数据能不能做到平衡?我做了一个模拟实验,选取三个不同时间节点的案例:假设某人 2063 年退休,那么他需从 2023 年开始工作,从初始的零积累逐步叠加,到退休后基本能实现收支平衡,仅存在约 2 万元的缺口;若某人比他早 20 年工作(即更早退休),则会出现一定亏空,40 年的积累不足以覆盖 20 年的退休生活开支;若再早 20 年工作与退休,亏空会更大,养老压力更突出。

这三个案例生动反映了现实养老体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早期工作并退休的群体,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个人结余有限,难以完全覆盖退休开支,亏空差额较大;而越往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积累时间延长,养老储备会逐步充足,甚至能实现一定程度的 “自我养老”。所谓 “强制养老保险”,核心是通过制度约束,引导个人合理规划收入,将部分资金用于未来养老储备,而非随意消费 —— 资金所有权仍归个人,只是在管理方式上遵循特定原则与规定。

从这一角度来看,养老问题与经济、人口密切相关,人口规律我们此前已探讨过。当前我们常讨论如何提升经济效率,前文以人均收入、人均消费为分析维度,若将其扩展到国家层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全国的储蓄是否足以支撑未来的潜在支出。

时间关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先提出这样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作为探讨,希望能为养老问题的定量化研究提供思路,也为后续的预测与深入讨论奠定基础。

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中信建投品质优选一年持有期...
中信建投品质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信建投品质优...
2025-11-26 05:50:42
招商中证银行指数C净值上涨...
招商中证银行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招商中证银行指数C,代码014...
2025-11-26 05:50:37
中银远见成长混合C净值上涨...
中银远见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银远见成长混合C,代码01...
2025-11-26 05:50:31
嘉实领先优势混合A净值上涨...
嘉实领先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嘉实领先优势混合A,代码01...
2025-11-26 05:50:26
华商核心引力混合A净值上涨...
华商核心引力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华商核心引力混合A,代码01...
2025-11-26 05:50:23
中银优选混合C净值上涨1....
中银行业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银优选混合C,代码...
2025-11-26 05:50:17
鹏华品质精选混合C净值上涨...
鹏华品质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鹏华品质精选混合C,代码01...
2025-11-26 05:50:11
南方行业领先混合净值上涨1...
南方行业领先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南方行业领先混合,代码012...
2025-11-26 05:47:35
天弘中证新能源指数增强C净...
天弘中证新能源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天弘中证新能源指数增强...
2025-11-26 05:47:30

热门资讯

中信建投品质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 中信建投品质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信建投品质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C,代码01401...
招商中证银行指数C净值上涨1.... 招商中证银行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招商中证银行指数C,代码014028)公布11月25日最新净值,...
中银远见成长混合C净值上涨1.... 中银远见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银远见成长混合C,代码014050)公布11月25日最新净值...
嘉实领先优势混合A净值上涨1.... 嘉实领先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嘉实领先优势混合A,代码012344)公布11月25日最新净值...
华商核心引力混合A净值上涨1.... 华商核心引力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华商核心引力混合A,代码012491)公布11月25日最新净值...
中银优选混合C净值上涨1.12... 中银行业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银优选混合C,代码012631)公布11月25日最新...
鹏华品质精选混合C净值上涨1.... 鹏华品质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鹏华品质精选混合C,代码012786)公布11月25日最新净值...
南方行业领先混合净值上涨1.4... 南方行业领先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南方行业领先混合,代码012314)公布11月25日最新净值,...
天弘中证新能源指数增强C净值上... 天弘中证新能源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天弘中证新能源指数增强C,代码012329)公布11月2...
万家元贞量化选股股票C净值上涨... 万家元贞量化选股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万家元贞量化选股股票C,代码012351)公布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