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山西发布
“推动17项就业公共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协同办理。现在,无论是个人找工作、办失业登记,还是企业申请补贴、发布招聘信息,都可以登录山西人社一体化服务平台办理,大大减少了群众来回跑、反复交材料的麻烦。”11月25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八场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党组成员、省就业服务局局长孙四军介绍在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方面,我省的公共就业服务取得的新进展。
信息化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十四五”以来,我省坚持“系统重构、理念重塑、数字赋能”,大力推动就业服务上网、上云、上指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就业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五个一”:
建成了一个“智慧大脑”,打造全省集中的就业管理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有机整合了过去分布在各地各部门的业务系统,接入了7大类170多项数据,过去需要人工反复核对的信息,现在可以由系统后台完成,从而实现了9项服务事项和14项资金申请事项全流程进系统、全业务实名制、全服务用数据。
重塑了一个“统一窗口”,就业服务实现“一网通办”。推动17项就业公共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协同办理。现在,无论是个人找工作、办失业登记,还是企业申请补贴、发布招聘信息,都可以登录山西人社一体化服务平台办理,大大减少了群众来回跑、反复交材料的麻烦。
夯实了一个“数据底座”,就业数据应用精准有效。建成了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就业大数据智慧服务平台,服务场景涵盖了劳动力构成、人力资源供求、就业平台运行3大主题,25个场景、188个指标,建立起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实时汇聚并分析海量数据,更准确地掌握岗位供需变化和就业形势,为制定支持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架起了一座“对接云桥”,老百姓求职渠道更加宽广。打造了以山西公共招聘网为核心的全省统一供需对接平台,累计归集岗位390余万个,实现了招工用工登记、技能展示、线上面试、智能推送、岗位服务评价等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线上线下服务模式。老百姓无论是想找长期稳定工作,还是打零工、做兼职,都可以线上实现。
开启了一种“主动模式”,就业帮扶实现“政策找人”。深化“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针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利用大数据画像,精准识别了24万帮扶对象,并为他们建立了专属就业服务档案,大家可以像拥有一个贴心管家一样,接受系统精准推送的招聘信息、培训课程和帮扶政策,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暖心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