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车”驾驶员堵在医院门口吆喝拉客
非机动车道通行难
医院内场地上,电动三轮车拉客 本版摄影 陈浩多位市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东方医院南院门外的马路上整日“乱成一锅粥”,门内的场地上电动三轮车扎堆排队。记者走访看到,非高峰时段这里堪比高峰时的拥堵,拉客的吆喝声从马路上一直蔓延到院内场地。
非机动车道被侵占缩水
东方医院南院位于云台路华夏西路。从该路口往南到医院正门(东门),短短一段五六十米的路,突然陷入拥堵。
首当其冲的“一乱”,便是非机动车道。
这里道路设置规范常见,最右侧是人行道和行道树,向左依次是非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区(约1米宽的隔离岛)、3条机动车道。记者看到,人行道上停满了以电瓶车为主的各种非机动车,车辆之多,几乎已成“车海”。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磕磕绊绊。由于非机动车“吞吐量”较大,持续有非机动车到场,于是机非隔离区(隔离岛)也成了停车场。隔离岛的宽度,勉强才够横停一辆非机动车,几乎也已停满。
人行道和隔离岛都成了“停车区”,非机动车道被两边乱停的车夹击。现场非机动车实在有点多,便开始向非机动车道进犯。非机动车道原本还算宽敞,两边受到蚕食后,一条道被硬生生辟成了三部分。最拥堵的一段非机动车道,左右停放的车辆占去了不少路幅,只留下中间勉强可以行走。
行走的,骑车的,推车的,取车的,停车的,甚至还有残疾车、轮椅车、电动三轮车等,都在这条缩水三分之二变得狭窄无比的非机动车道上脚碰脚,不时还有顺行的逆行的人车交汇,不时有人差点撞翻停着的车,拥堵混乱可见一斑。
上述路段位于医院东门的北侧,而在东门南侧的非机动车道,这样的场景几乎完全拷贝。
门口机动车道水泄不通
非机动车道混乱,那么机动车道如何呢?
记者看到,机动车由北向南一过云台路华夏西路,就可看到竖立在机非隔离区域的一块牌子“医院进口→”,再往前十多米,就可看到最右侧一条机动车道已被一个个雪糕筒(带链)隔离,显示最右一条车道是进入医院的专用车道。
这条进入医院的专用车道因标识明确,并无车辆滞留,总体比较通畅。由北向南共3条车道。左侧剩余两条车道的情况,可就只能用“混乱”两个字形容了。
中间的2号车道,十几辆轿车头尾衔接,占据了整条车道,一路到医院东门;车龙过东门后,又往前延伸几十米。记者注意到,这些车辆大多停靠着长时间不动,流动极慢。医院门口被堵得严严实实(从医院驶出的车辆在云台路其他出口驶出)。保安上前示意快走,司机根本不理。路边有一块牌子显示,医院门口区域是“临时下客区”,这是方便病人上下车设立的临时短时停靠点,但现场情况,完全变了味道。
记者观察发现,其中一部分车辆的确是停着接送人,然而还有一些则是“黑车”。几名男子在吆喝拉客:“要送吗?便宜啦!”有的大概站得累,坐在旁边一辆非机动车上,惹得刚从医院出来的一名病人大惑不解,“你用电瓶车送?”大约20分钟后,他终于接到一单客人开走了。对方留出的空当,马上被其他“黑车”占据。拉客声始终络绎不绝。
最左侧的1号车道,通行的大多是过往车辆,但也常混杂着拉客和接送病人的车辆。拉客的,等车的,还有一些年纪大,甚至腿脚不方便的病人,上下车慢,使得这条路段的通行效率极低,始终呈现着拥堵的景象。一名病人眼见医院门口堵得乱糟糟,冲维持秩序的一名保安发泄不满,“你得管,大声喊!”保安也委屈:我在喊呢!后来,又有一名戴着头盔,身上写有“执法辅助”的人员到场维持秩序,但现场情况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改观。拥堵最厉害的时候,医院门口几乎水泄不通。
电动三轮院内拉客乱闯
最让记者疑惑的是,马路上的拉客吆喝声,在医院内的场地上,竟然也在不时响起。
记者看到,在院内门诊楼外的空旷场地上,停了十几辆电动三轮车。这些电动三轮车靠着绿化带,自觉排成一排。病人从门诊楼出来,离电动三轮车只有几步路的距离。一名男子在电动三轮车内,开着车门,见人就问:“要车吗,要送吗?”有不理不睬的,也有上前问价的。大约十分钟后,男子拉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伯,开走了。
记者跟着重新来到医院门口观察。这些电动三轮车的驶进驶出,又加剧了门口的混乱。驶入医院的电动三轮车多为空车,从各个方向,各种车道(机动车道或人行道)而来;而载客的电动三轮车从医院东门驶出,也是乱闯乱窜,随意之至。记者看到,云台路马路中央设有金属隔离栏,不能横穿马路。电动三轮车驶出医院后,按理只能右转进入非机动车道,但常有电动三轮车一头扎入了逆向的非机动车道,顿时和顺行的行人、非机动车发生“对冲”。如前所述,这段非机动车道被各种停放的非机动车塞得扑扑满,中间只留出窄窄的通道。
还有不少电动三轮车从医院出门后,直接穿越门口堵塞的机动车,甚至与机动车你不让我也不让,发生对峙,随后一个拐弯驶入了逆向机动车道。
记者向这些电动三轮车问价得知,一般车费随距离远近有高低,但多是一口价,比如去三林地铁站(1.2公里)是10元。张先生呼吁,医院允许电动三轮车驶入院内,初衷是照顾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而现在却为一些人拉客提供了便利。
医院门口乱象到底该如何治理?“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