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
考完今年的试,很多工程人的第一反应不是“终于解脱了”,而是“这题怎么跟以前不一样了?”如果你还在用三年前,甚至去年的经验来衡量一建,那我必须给你泼一盆冷水:风向已经彻底变了。
基于今年的考试复盘和对命题趋势的观察,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明年的一建,大概率会很难。这不是在制造焦虑,而是基于底层逻辑发生的真实变化。
首先,那个“公共课划水”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过去十几年,考一建有个不成文的共识,觉得“得实务者得天下,公共课随便搞搞就能过”。
那时候,管理和法规只要刷刷真题,经济背背公式,过了是非常轻松的。但今年参加过考试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这个“铁律”正在失效。
现在的公共课,正在逐渐去“公共化”,向“实务化”靠拢。命题人不再满足于考你死记硬背的概念,而是把题目场景化、复杂化。你以为他在考管理,其实他在考现场逻辑;你以为他在考法规,其实他在考咬文嚼字。
如果你明年还抱着“公共课考前突击两个月”的心态,大概率会在第一天就折戟沉沙。
更让人头疼的是,今年的题目呈现出一个非常诡异的特征,那就是简单的极简单,难的极偏僻,这就是所谓的“两极分化”陷阱。
基础题简直像是在送分,让你产生一种“我这次稳了”的错觉。但一旦进入深水区,画风突变。命题组开始大量从《规范》里挖掘那些平时大家根本不注意的边角料和小细节。以前我们只看教材,现在教材只是个目录。
真正拉开分差的,是那些你平时觉得“太细了肯定不考”的规范条文。这种出题策略非常“鸡贼”——它保证了大部分人能拿到40-50分的基础分,让你觉得有希望,但想跨过96分或78分的及格线,却像登天一样难。
对于明年备考来说,这意味着“抓大放小”的粗放式复习策略将彻底失灵。你放弃的那些“小细节”,恰恰就是明年卡死你及格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特别是对于报考水利、市政等热门专业的考生,这里要专门提个醒:明年的一建,题目会比去年更刁钻。逻辑很简单,因为考的人太多了。
证书的含金量需要通过通过率来调控,当报考人数激增,唯一的筛选办法就是增加难度。怎么难?大概率不是考多深的理论,而是考多偏的现场。
对于明年考水利的同学,请做好心理准备:你面对的将不仅仅是常规的水闸、大坝,可能还有极偏僻的施工工艺参数、极其复杂的案例背景。
这已经不是在考书本知识,而是在考你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广度。
面对这种局面,最重要的一条建议就是:明年,请彻底戒掉“押题”和“蒙题技巧”。
前几年,市面上流行各种“三页纸”、“五句口诀”、“蒙题大法”,甚至有人宣称不看书只背口诀就能过。今年这些东西大概率已经全部失灵了,明年更是如此。
命题反套路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现在的题目,你背了口诀也套不进去,因为前提条件变了;你押了重点也没用,因为他考的是非重点。
想通过明年的一建,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归本质”。我们要做的,是既啃教材,更要啃规范,不要只看书上那几行字,去翻翻背后的规范原文;是要重理解,轻死记,搞懂“为什么这么做”,比背下来“怎么做”更重要。
请务必丢掉侥幸心理,那些试图走捷径的人,明年大概率会成为分母。
说“明年会很难”,不是为了劝退大家,而是为了让大家清醒。一建考试正在回归它应有的价值——筛选出真正懂技术、懂管理、懂法规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筛选出擅长背口诀的考试机器。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请丢掉幻想,准备好打一场硬仗。毕竟,越难拿到的东西,才越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