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11月21日至23日,以“万物互联 智能领航”为主题的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本届大会聚焦“5G+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趋势,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本次大会“2+4+5+N”系列成果备受各方关注,包括“2”项重磅发布、“4”大创新成果、“5”组典型标杆以及“N”项产业成果。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案例总数超13.8万个;部署5G行业虚拟专网6.4万个,培育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5G工厂1260个,全国“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2万个,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5G应用融合创新成果显著
“5G+工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5G技术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新的实现途径,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案例总数超13.8万个;部署5G行业虚拟专网6.4万个,培育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5G工厂1260个,全国“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2万个,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5G正加速融入工业生产每个环节,在汽车制造领域,依托与联通的合作,国内车企建成行业首条5G汽车焊装柔性试制产线,将新车型产线调整时间缩短90%;家电制造龙头企业通过部署5G-A工业基站,打造世界级5G-A黑灯工厂;在电器制造领域,全球首条5G+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柔性生产线将单产线产能提高12%。
从汽车到医药,从钢铁到家电,AI智能体、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成果正在延伸,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已经多点开花。在医药行业,分子大模型正在成为创新的“超级大脑”;在钢铁行业,AI作为效率和质量的优化大师,在转炉炼钢大模型方面已得到深度应用;在家电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模型”正在赋能供应链管理模式,使整体效率、库存周转等得到显著优化。
中国还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以及工业网络5G通信技术通用要求等规范,累计形成3项以上国际标准,超过10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5G+工业互联网”加速转型,5G工厂质效双升。
“2+4+5+N”系列成果备受关注
本次大会“2+4+5+N”系列成果备受各方关注,包括“2”项重磅发布、“4”大创新成果、“5”组典型标杆以及“N”项产业成果。
“2”项重磅发布,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启动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低空智联网安全平台。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包含远洋渔业、交通物流、能源水利、应急通信、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等典型行业应用场景,将助推中国商业航天安全健康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服务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低空智联网安全平台旨在有效应对低空领域安全挑战、护航数字经济新业态,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4”大创新成果,即由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布的“5G+工业互联网”领域创新发展成果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互联网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签署。中国电信发布“天通+北斗”国产星基高精度定位服务试商用,中国移动发布移动天工平台,中国联通发布工业互联网三化产品体系。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互联网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聚力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
“5”组典型标杆,包括湖北省“5G应用领航者”、2025湖北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贯通应用十大典型案例、武汉市2025年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年度标杆示范案例和行业应用典型案例。这些典型标杆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推“5G+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落地。
“N”项产业成果,包括发布《工业数据安全协同防护倡议》《信息通信与具身智能融合发展白皮书》等一系列专业报告,举办湖北省人工智能产学研联盟成立仪式、长江经济带人工智能生态伙伴合作启动仪式等一系列现场活动。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