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邓宇
近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文发布。围绕“十五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目标、新图景,《建议》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全面部署“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提出诸多新措施。《建议》提出的主要目标客观、战略规划措施务实,兼顾现实条件和内外环境,重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保持战略定力和目标不动摇。
一、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方面,加快向世界制造强国迈进。《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重要位置,明确“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引领制造强国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建议》强调了制造业的重要性。2024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维持在25%,远超主要大型经济体,全球占比约30%,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未来将加快推动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中国制造业的“含金量”将持续巩固提升。二是《建议》明确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同时强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十四五”期间中国通过大规模的科技投资及研发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研发支出来看,2021-2024年中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从2.8万亿元增长到了3.61万亿元,增幅达28.9%,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强度来看,同期中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43%增至2.68%,增幅达到0.25个百分点,排名世界第12位,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2.11%),接近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水平(2.73%)。
另一方面,着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议》强调“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着眼于“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要求“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由此从根本上解决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打赢“科技战”,因而自主可控、自立自强是必经之路。《建议》提出“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些重点领域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预计围绕这些重点领域的创新体制、财税及金融支持将加大。具体有四点战略部署:一是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包括“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以及“优化有利于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的环境”。二是统筹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布局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三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更多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四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科学中心、人才中心,深入推进“双一流”高校和国家交叉学科中心建设,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等。
二、突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部署更具针对性。《建议》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的紧密结合,首提“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目标,全方位统筹谋划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意愿和信心,有四点值得关注:其一,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议》提出“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体现投资于人、建设人民城市的发展理念,并强调“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其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十四五”时期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建议》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及“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同时涵盖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养老系列举措。其三,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关乎民生及社会预期。《建议》强调“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以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预计有望增强广大中小微企业发展信心,扩大就业及消费基数。其四,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目前中国乡村常住人口近4.65亿人,是扩内需的重要构成。《建议》强调“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健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并强调“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第二,坚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力度更大。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先手棋”,扩大对外开放意在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建议》延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表述,强调“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尽管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但中国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离不开开放合作,贸易和投资在中国经济的份额较高,如何提升开放能力是“十五五”时期的重要课题。面对大国博弈和“逆全球化”,《建议》对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进行了新的部署,首要的是“积极扩大自主开放”,这一提法表明中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具体来看,《建议》提出“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以及“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着重突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包括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包括上海浦东引领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已有贸易、投资和金融开放等政策试点,预计“十五五”时期相关开放措施将更多、开放力度也会更大。《建议》提出有关贸易创新、双向投资合作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的部署,强调“促进外资境内再投资”和“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两项内容,前者呼应的是增强“投资中国”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后者则定位于服务高质量出海。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