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近年来,宝应法院深耕“荷美家事”审判品牌建设,以专业化审判与社会化联动的创新实践,为婚姻家庭纠纷化解注入温暖力量。该模式以增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为宗旨,依托多方资源整合与社会力量联动,全力推进婚姻家庭纠纷源头解决、实质解决。自创建以来,法院累计审结婚姻家事案件4487件,家事案件调撤率持续上升。
关口前移,风险隐患源头防控。宝应法院将诉前调解作为家事案件审判的重要前置关卡,针对同意诉前调解的当事人,人民调解员通过电话、微信或蔡春道调解中心开展调解工作,提升纠纷调解效率。在反家暴领域,法院依法、适时、适度干预,累计发出23份人身安全保护令,实现从“事后惩罚”到“事前预防”的转变。同时,依托“红莲网格法庭”,定期开展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宣讲,帮助基层工作者掌握法律要点与实务技巧,推动问题在基层解决、矛盾在萌芽状态化解。
情法融合,婚家关系悉心修复。为强化婚姻家庭关系修复,宝应法院建成少年家事审判中心,整合圆桌式审判法庭、家事调解、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功能性区域,构建“调解—疏导—教育—审判”一体化服务体系。中心深度挖掘“荷”文化内涵,四大子品牌精准发力:“荷归于好”,通过婚姻辅导、情感修复课程帮助濒临破裂家庭重归和睦;“荷解纷争”,针对赡养、继承等纠纷提供调解方案;“荷润幼苗”,设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通道,开展法治教育与心理疏导;“荷扶花开”,为受侵害妇女提供法律援助与诉讼指导。法院创新推出婚姻家庭“正负清单”,引导当事人庭前阅读以理性看待家庭关系;通过发送理性诉讼告知书、增设庭前教育环节、在裁判文书中附设“法官寄语”等举措传递司法温情。
协同联动,重点群体动态监管。宝应法院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家事审判,创新探索“法官+社工”双引擎运行模式,法官提供裁判支撑与权益保障,社工以心理干预、资源链接、家庭教育指导等角色协同发力,形成全流程服务机制。3名社会工作师入驻法院办公,累计为135人次当事人提供心理辅导、跟踪帮教等服务,成功帮助1名处于监护人脱管状态的失学少女重返校园。为预防家庭纠纷引发恶性暴力事件,制定家事诉讼危机联防联处工作机制,处理高危复杂家事案件23件。同时,建立资源信息共享和预警平台,收集涉家暴、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等相关信息,初步构建起覆盖反家暴及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的信息动态录入机制,为重点群体权益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下一步,宝应法院将持续深化“荷美家事”品牌建设,为婚姻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贡献更多司法力量。 郎义宁
上一篇:广天水果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