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徐鹏 “再生资源回收场所通常存放大量废纸、塑料制品、煤气罐等易燃易爆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此次整改效果很明显,这与检察机关的积极履职密不可分!”近日,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检察院组织人民监督员、听证员对辖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违规经营公益诉讼案件开展“回头看”时,一名听证员感慨道。 2025年6月,在开展“检察公益诉讼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监督活动”“服务美丽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监督专项行动”中,城北区检察院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问题线索13条,现场勘查发现,辖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存在污染环境、造成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影响。经初步调查评估后,城北区检察院认为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于是依法进行立案。 为确保检察建议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契合群众需求和行业实际,7月21日,城北区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行政机关代表召开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与会人员围绕“监管责任如何划分”“整改标准如何设定”等关键问题展开讨论。最终,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各职能部门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监管职责。听证员经详细研判后,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明确整改要求、完成时限和责任分工。 检察建议发出后,城北区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制定《城北区再生资源行业领域规范化治理工作方案》,成立以主管副区长为组长、22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开展为期两周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化治理。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0人次,检查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8家,下达整改通知书36份,约谈5家,搬离占用耕地经营站点两家,完成备案47家,办理工商登记3家,完成变更登记5家,清退占道经营站点1家,清理站点周边垃圾5吨,完成隐患问题整改159项。 同时,城北区结合实际,制定《城北区再生资源行业回收站点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布局、经营标准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实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安全达标、环保合格、经营规范、管理有序”,让全区129家再生资源回收主体有了明确的“操作指南”。 收到整改回复后,城北区检察院于10月13日启动“回头看”行动,邀请前期参与公开听证的听证员共同参与。在“回头看”行动中,听证员对整改效果纷纷表示认可,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取得的成效予以肯定。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规范发展,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质效、助力推动生态宜居幸福城北建设的关键一环,通过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堵塞监管漏洞,消除隐患。下一步,城北区检察院将持续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积极探索“检察监督—制度完善—行业提升”的公益保护新路径,护航人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