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段时间,包括浙江、四川、深圳等多地证监局披露数张券商罚单,涉及第一创业、东方证券、浙商资管等多家券商或券商资管机构,违规事件则包括了从业人员不当行为、重大事件未及时报告、监管信息报送不及时等多类问题。部分合规负责人同样因未履职被追责。
近年来,从制度建设到执法实践,证券业监管持续走深走实、监管穿透性不断加强。在业内人士看来,证券业严监管有助于夯实“看门人”责任,保护投资者权益,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升市场信心与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数起违规事件遭处罚
深圳证监局日前发布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名称:第一创业)前从业人员谢廷兰因在从业期间存在违规推介外部场外期权平台并为客户交易提供便利的行为,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根据监管决定书内容,谢廷兰在第一创业证券从业期间,具体违规行为包括向客户介绍外部场外期权平台,并为客户通过该外部平台参与场外期权交易提供便利。根据相关规定,深圳证监局决定对谢廷兰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目前,中证协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公示中已无谢廷兰的执业信息,显示其或已离任。
深圳证监局近期还披露了针对另一位证券分析师王志杰的处罚公告。经查,王志杰在执业期间存在泄露尚未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观点,向投资者违规私自荐股,并为近亲属所在的其他证券公司介绍客户,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违规行为,违反了证券行业多项执业准则及监管规定,深圳证监局决定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东方证券德阳庐山南路证券营业部则因未及时向监管报告情形而涉及违规。四川证监局披露罚单显示,东方证券德阳庐山南路证券营业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营业部合规管理和从业人员执业管理不到位;二是未及时向四川证监局报告影响客户权益的重大事件。
此外,在近期券商罚单中,还有一例针对券商资管的案例。浙江证监局最新发布的两则行政监管措施决定显示,浙江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浙商资管”)因人员管理存在合规漏洞,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公司合规负责人杨锴因履职不到位同步领罚,相关违规情形均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监管核查显示,2025年1月至7月期间,浙商资管在人员管理环节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对拟聘任董事尽职调查不充分,人员准入把关存在明显疏漏,同时所报送的监管信息存在错误,暴露出人员管理全流程的合规短板。
浙江证监局表示,浙商资管上述行为违反相关规定,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杨锴作为公司合规负责人,未充分履行监督、报告职责,对此次违规情形负有责任,同样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要求其吸取教训,强化对公司经营管理及执业行为的合规审查和监督检查。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证券领域较为频繁的监管处罚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在资本市场监管趋严背景下,金融机构需筑牢合规防线,尤其在人员准入等关键环节强化风险管控。
证券业监管工具箱不断丰富
进入年末,证券业强监管持续加码。四季度以来,已有13家券商收到交易所及各地证监局罚单。这些罚单覆盖经纪、投行、场外衍生品等全业务链条,处罚对象既包括机构也不乏相关责任人员。
此前的11月14日,浙江证监局连发7张罚单,其中6张指向上海证券及旗下营业部和员工;同日,华福证券因投行业务问题被厦门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同时,监管对“老鼠仓”行为的打击力度也持续升级。11月11日,黑龙江证监局对时任某券商证券投资部总经理汤某明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明,汤某明利用职务便利知悉公司自营账户股票投资交易、持仓情况等未公开信息,进而实施了一系列违规操作。黑龙江证监局对汤某明合计处以470万元罚款。
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4日记者发稿,年内券商领域罚单已有300余份,违规领域涉及分析师违规、人员管理不到位等合规类问题、场外业务违规、信息披露以及廉洁从业等多个方面问题。
据悉,目前2025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已经启动,而上述处罚或对券商在分类评价中的表现产生影响。
今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决定》,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更名为《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并作出多项重要修订。此次修订是券商分类评级制度自2009年实施以来的第四次调整,距上一次修订相隔五年。其中,新规对重大违法违规的公司直接下调评价结果,也提高了“资格罚”扣分分值,不过对主动纠错、开展先行赔付的券商,可适当减少扣分分值。
实际上,近年来,监管层正在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持续压实券商合规责任。
例如,在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 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中,证监会明确提出,要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要求,建立健全执业负面清单和诚信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要督促证券公司健全投行内控体系,提升价值发现能力,加强项目甄别、估值定价、保荐承销能力建设。
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在今年3月发布了《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2025年修订稿)》,引导行业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政治意识、加强廉洁从业管理。该评估指标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证券业严监管有助于夯实“看门人”责任,保护投资者权益,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升市场信心与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未来监管将趋细趋深,科技赋能穿透式监管,机构合规成本上升,头部券商凭资本与风控优势加速集中,中小机构须走专业化、差异化之路,行业分化整合将成主基调。而随着监管工具箱不断丰富,“零容忍”正在从监管口号转变为市场现实。
(实习生周梦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