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奋力写好民生答卷
创始人
2025-11-25 04:10:34
0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李长生 斯琴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十四五”期间,通辽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工作置于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聚焦就业、医保、民政、住房、交通、文旅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以超2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85亿元民生投入的坚实保障,织密民生保障网,激活发展新动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筑牢民生根基 激活创业动能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四五”期间,通辽市将就业优先战略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25场次,为14.08万人次提供“1131”就业帮扶,精准对接岗位需求与人才供给。为打破地域就业壁垒,通辽市积极搭建跨区域就业平台,举办“吉南辽北蒙东”联合招聘会等各类就业服务活动1296场次,累计提供岗位47.2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5.6万人次,5年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84万人次。

  在创业扶持方面,通辽市强化政策赋能,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81亿元,带动1.5万人次就业。同时,建成27家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通过创业大赛等特色活动激发社会创业活力,为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资源对接等全链条服务。为助力企业稳岗扩岗,通辽市精准释放政策红利,累计减征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8.11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61亿元、一次性扩岗补助1184万元、技能提升补贴3493万元,以真金白银为企业纾困解难。

  农牧民转移就业层面,通辽市与26个地区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培育市级劳务品牌42个,实现年均转移就业超43万人次,稳定转移率达82%,让农牧民在异地就业中拓宽增收渠道。创新打造就业服务载体,在全区率先实现零工市场旗县全覆盖,建成37处“零工驿站”和123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通过“东工西送”模式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让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更便捷。此外,通辽市高度重视人才引育工作,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1.4万余人,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733人,培育高技能人才总量达6.69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6.92万人,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自治区级专家服务基地2家,形成引才、育才、用才良性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力支撑。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领域,通辽市探索实施“直通车”安置办法,妥善安置转业军官及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完成1046名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帮助4134人实现就业,发放创业贷款2590.09万元。建成491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联动885家单位商户门店提供优待优惠服务,帮扶困难退役军人4281人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安居工程提质 城乡宜居升级

  “安居”方能“乐业”。“十四五”期间,通辽市始终把住房保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住建领域累计完成投资超500亿元。全市累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415套,实施棚户区改造3218套,发放公租房补贴1811.93万元,实现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应保尽保。针对老旧小区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持续加大改造力度,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37个,惠及7.78万户居民,通过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居住环境,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十四五”期间,全市房地产市场累计新开工面积950.7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43.31万平方米,完成开发投资357.25亿元。创新推出“白名单”融资等机制,为12个项目授信20.22亿元,顺利完成3035套保交房任务,成功化解60个“回迁难”“入住难”项目,1.6万余套住房的业主顺利实现安居,有效维护了房地产市场稳定和群众合法权益。住房公积金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累计发放贷款74.26亿元,提取总额达147.53亿元,为居民购房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全市1167个无物业小区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扩容提质。“十四五”期间,通辽市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20.5%,累计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244个,完成投资42.23亿元,新建改造地下管网1500公里,有效破解城市“内涝”等民生痛点,让城市运行更顺畅。针对冬季供暖问题,改造二次供水泵房194座、换热站619座,连续两年推进80个“温暖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2.91亿元,大幅提升供暖保障能力。中心城区排水能力显著增强,成功入围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便民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停车泊位1.016万个、充电车位948个,投放共享单车1.2万辆,有效缓解“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让市民出行更便捷。2024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62.0辆,较2020年增长39.0%。精心打造口袋公园52个,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129个新建公共建筑和43条城市道路实现无障碍设施全覆盖,充分考虑特殊群体需求,让城市更有温度。村镇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4469户,切实保障农村牧区困难群众住房安全;建成10座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和27座转运站,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85%,22个建制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健全服务体系 守护健康底线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十四五”期间,通辽市医保参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市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0.07万人,覆盖率达96%以上,实现应保尽保、应参尽参。2024年,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总收入42.66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长5.49%;总支出41.7亿元,增幅34.39%;累计结存66.25亿元,增长18.79亿元,为医保待遇保障提供坚实资金支撑。2025年1—10月,全市统筹基金总收入36.08亿元、总支出30.87亿元,基金运行态势稳健。2024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97.5万人,较2021年增长12.2%。

  医保待遇不断优化,职工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高至50%—65%,年度限额超4000元,2024年,起付标准降至50—500元,退休人员享受待遇倾斜,门诊就医负担显著减轻。居民门诊统筹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行,起付标准50元、报销比例50%、年度限额300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报销服务。门诊慢特病保障升级,职工、居民门诊慢病种类分别达33种、43种,高血压、糖尿病“两病”用药保障延伸至村卫生室,减轻慢性病患者用药负担。生育保险政策持续扩容,将三孩生育费用、8项辅助生殖项目及“无痛分娩”纳入支付范围,推行生育津贴“免申即享”,全力支持三孩政策落地。

  医疗救助力度不断加大,筑牢困难群众健康防线。困难群众综合报销比例超70%,市旗两级人均匹配医疗救助资金提高至60元,有效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创新建立乡村振兴预警监测系统,通过四级联动、三级预警机制,实现高额医疗费用患者全覆盖,8471名群众及时获得救助,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药品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成效显著,累计落地药品994个品种、高值医用耗材43类,集采金额达16.98亿元,平均降幅60%,节约医保基金15.28亿元,让利患者10.19亿元。

  医保改革创新让服务便捷度持续提升,通辽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五维一体”综合管理平台并获国家推广,累计节约医保基金1.88亿元,实现医保、医院、患者三方共赢;库伦旗试点DIP“总额打包”付费,2024年预算2.32亿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推进。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后,全市超700家定点药店实现“刷脸支付”、613家定点医疗机构、1758家定点药店完成医保电子处方流转改造,群众就医体验大幅改善。

  完善保障网络 安享幸福晚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十四五”期间,通辽市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保障网络,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9项政策文件,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政策支撑体系。全市累计支出民政事业发展资金70.4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加9.4亿元、增长15.4%;累计投入近70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养老机构87家、农村牧区区域养老服务设施1078个、新增城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80个和惠民餐厅122个,养老床位总数达5722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73.7%,城乡养老服务覆盖率实现100%,全方位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保障措施让老年群体获得感倍增。“十四五”期间,累计发放各类老年人补贴资金8670万余元、高龄津贴2.5亿元,惠及近5万老年人;适老化改造惠及万千家庭,完成8132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打造安全便捷的居家养老环境;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近6000人次,持证上岗率由“十三五”末的50%提升至80%,养老服务专业水平显著提升。此外,通辽市还为户籍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保险,累计投入保费1700余万元,理赔金额达1400余万元,理赔比例超80%。

  创新服务有特色。建成通辽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设立“96111”为老服务热线,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服务;创新推出的民政养老“大篷车”服务模式,获评2024年度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同时,积极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近3万名老年人受益;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300余场次,组织“银龄行动”1000余场次,引导老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对空巢、留守、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关爱探访行动15余万人次,发放慰问金80余万元。在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中,3家社区获评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家社区获批2025—2026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单位,养老服务暖心温度持续提升。

  夯实育人根基 护航成长之路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期间,通辽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基础教育保障持续加码,普及水平稳步提升,学前教育普惠率提高6个百分点。针对困境儿童教育需求,积极开展帮扶救助,“春蕾计划”募集资金105.7万元,超万名儿童受益;“儿童之家”服务覆盖近20万户家庭。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85%。7所特殊教育学校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元化模式,确保残疾儿童“应入尽入”,累计资助267名残疾大学生圆梦大学,为残疾学生提供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帮扶。

  聚焦产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育高技能人才6.69万人。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能力持续增强,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自治区级专家服务基地2家,搭建起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24年,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0.49%,比2020年提高0.12%,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20年的1.4亿元增至2024年的2.0亿元,财政科技支出由2020年的1.0亿元增至2024年的2.3亿元,科技创新对教育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凸显。

  就业帮扶精准发力,实现教育与就业无缝衔接。实施“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扬帆计划”,提供1万余个实习岗位,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就业能力。开展200余场招聘会和50余场直播带岗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桥梁,助力5万余名青年就业。教育帮扶持续深化,通过公益项目筹集839万元,救助6300余名贫困学生,提供学费、生活费等多方面支持。“流动少年宫”服务5.3万人次,把优质校外教育资源送到农村牧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织密兜底网络 共享发展成果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十四五”期间,通辽市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兜底保障更加有力。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分别增长2.04%和5.26%,农村牧区低保标准占城市比例达75.4%,补助水平提升至月人均600元和375元,低保保障力度持续加大。临时救助封顶线提高至5万元,1.3万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纳入兜底保障,创新推出的“2345”工作法成为全区典型。居民收入与消费同步提升,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66元,比2020年增长7.3%;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307元,比2020年增加6825元,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

  困境儿童与残疾人保障全面加强,累计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6200余万元,建成10所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10家保护工作站、446个儿童之家,组建2466人的儿童主任和督导员队伍。排查流动儿童2.47万余人、留守儿童2398人,完成806名散居孤儿监护评估、3422名困境儿童心理辅导,为7325名儿童购买意外险,实施42名困境儿童先心病免费手术,发放孤儿助学资金367万元。

  残疾人保障政策精准落地,截至2025年11月,通辽市持证残疾人105058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均提高至每人每月135元,11215名困难残疾人纳入低保,2963名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重度残疾人医保、养老保险由政府补贴,0—59周岁持证残疾人全部免费享受意外伤害保险。“阳光家园计划”为2786人次残疾人提供托养补贴,15家机构获评自治区A级托养机构。为25016人次提供基本康复服务,15008人次适配辅助器具,3563名残疾儿童受益于康复救助,0—7岁残疾儿童实现“应救尽救”。

  妇女权益保障不断加强,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进程中,9.2万名贫困妇女实现稳定脱贫。“党员额吉”等志愿服务项目温暖落地,3685名志愿者与4342名困境儿童结对。妇女“两癌”筛查成效显著,完成50万人次免费筛查,1461名低收入患病妇女获得全额救助。“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室实现全域覆盖,矛盾纠纷化解率99%。女性发展空间持续拓展,1.24万名妇女实现灵活就业,5万余名返乡女农牧民工、女大学生获得精准服务,“皓日沁巧娘”展销中心让“妇字号”产品走向全国。

  内外联通升级 赋能城乡发展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十四五”期间,通辽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增效,累计完成投资79.2亿元,重点推进18个交通项目建设。G5511查白音他拉至草高吐高速公路、大广高速与通辽高铁站快速路互通工程等项目顺利竣工,国道334线保康至七棵树段二级公路稳步推进。累计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87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35万公里,实现与自治区首府及东北三省高速连通。铁路建设通车里程达1148公里,完成928.9公里电气化改造,电气化率提升至80.9%;集通铁路全线双线运营后,年货运量跃升至8000万吨以上,旅客列车运行时间缩短6小时。民航运营航线34条,通航25座城市,“支支通”航线覆盖全区12个盟市,奈曼、库伦通用机场主体建成。

  交通服务与治理水平双提升,3条“统贷分还”一级公路累计征收通行费6亿元,减免5635万元。公路养护质效双升,全市干线公路养护里程2042公里,年平均优良路率达89%。更新新能源公交车300余辆,中心城区公交实现“刷脸”“刷身份证”乘车;发展网约车1000余台,更新巡游出租车542台,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实现全域公交,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物流发展降本提质增效,通辽市获批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推进多式联运“一箱制”建设,开通天津至霍林郭勒点对点直达列车。双挂汽车列车试点运行23台,完成货运量13万吨。网络货运产业整合车辆15万辆,完成货运量2764万吨。推广“陆港+集装箱+新能源重卡”模式,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比例超70%。农村客运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启用,客货邮融合试点线路开通,一体化评估获评自治区5A水平。

  文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累计争取上级资金近3.5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文旅项目115个,完成投资近70亿元。新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家、3A级旅游景区6家、2A级旅游景区12家,打造4C、3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4家;新增自治区级研学旅游基地等各类示范载体18个,奈曼旗成功获评首批“自治区旅游名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市博物馆、图书馆新馆升级开放,文化馆顺利搬迁,新建图书馆分馆264个、文化馆分馆204个,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9个,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年均开展“乌兰牧骑月”等品牌群众文化活动超1600场,打造5个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

  强化资金支撑 夯实发展基础

  财政与金融是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十四五”期间,通辽市不断强化财政与金融保障能力,为各项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财政收支运行稳健,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十四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514亿元,较“十三五”增加87亿元,年均增长10.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累计争取转移支付资金超19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有效弥补地方财力缺口。财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300亿元以上,民生支出达168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切实保障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金融服务效能显著提升,资金供给持续加大。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市银行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56.8亿元,贷款余额1866.2亿元,较“十三五”末均增长75%以上,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资金实力不断增强。金融产品创新活力迸发,推出“肉牛创业贷”“科创贷”等240余种金融产品,精准对接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融资需求,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年均超500亿元信贷支持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等领域,为通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提升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十四五”收官在即,通辽市民生领域交出了一份厚重温暖的答卷。从“稳就业”到“安其居”,从“病有所医”到“老有所养”,从“学有所教”到“行有所畅”,每一项民生成果都浸润着为民情怀,每一个幸福瞬间都彰显着发展温度。站在新的起点,通辽市将继续坚守为民初心,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民生之花在科尔沁大地上持续绽放,书写更加灿烂的幸福通辽新篇章。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通辽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相关内容

汇泉臻心致远混合A净值上涨...
汇泉臻心致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汇泉臻心致远混合A,代码01...
2025-11-25 05:32:44
申万菱信乐同混合C净值上涨...
申万菱信乐同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申万菱信乐同混合C,代码01...
2025-11-25 05:32:38
东兴宸祥量化混合C净值上涨...
东兴宸祥量化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东兴宸祥量化混合C,代码01...
2025-11-25 05:32:34
富国中证煤炭指数C净值下跌...
富国中证煤炭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富国中证煤炭指数C,代码01...
2025-11-25 05:32:30
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
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LOF)(简称:富国中证1...
2025-11-25 05:32:25
光大保德信先进服务业混合C...
光大保德信先进服务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光大保德信先...
2025-11-25 05:32:20
恒生前海高端制造混合A净值...
恒生前海高端制造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恒生前海高端制造混合A,...
2025-11-25 05:32:16
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
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简...
2025-11-25 05:32:11
浙商聚潮产业成长混合C净值...
浙商聚潮产业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浙商聚潮产业成长混合C,...
2025-11-25 05:32:06

热门资讯

汇泉臻心致远混合A净值上涨1.... 汇泉臻心致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汇泉臻心致远混合A,代码013051)公布11月24日最新净值...
申万菱信乐同混合C净值上涨2.... 申万菱信乐同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申万菱信乐同混合C,代码013086)公布11月24日最新净值...
东兴宸祥量化混合C净值上涨2.... 东兴宸祥量化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东兴宸祥量化混合C,代码013167)公布11月24日最新净值...
富国中证煤炭指数C净值下跌1.... 富国中证煤炭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富国中证煤炭指数C,代码013275)公布11月24日最新净值...
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LO... 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LOF)(简称: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LOF)C,代码0...
光大保德信先进服务业混合C净值... 光大保德信先进服务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光大保德信先进服务业混合C,代码013350)...
恒生前海高端制造混合A净值上涨... 恒生前海高端制造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恒生前海高端制造混合A,代码013383)公布11月24日...
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发起... 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简称: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发起...
浙商聚潮产业成长混合C净值上涨... 浙商聚潮产业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浙商聚潮产业成长混合C,代码013531)公布11月24日...
博道成长智航股票C净值上涨1.... 博道成长智航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博道成长智航股票C,代码013642)公布11月24日最新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