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黄渤海之滨,阵阵寒风掠过码头,吹不散现场作业的滚烫热度。大连港散杂货码头分公司杂货港区门机林立,一辆辆体型庞大的矿车设备如沉默的“钢铁巨兽”,静候着“远征”澳大利亚的指令。
随着现场指导员一声令下,第一台矿车设备在作业人员指挥下稳稳离地,腾空而起,划出一道沉稳有力的弧线,缓缓落入“旭川”号货轮敞阔的舱体内。
据悉,此次装载的126辆国产高端矿车设备,总重达2646吨,将随船远赴澳大利亚。
由于此批货物体量大、重量沉、数量多,对吊装稳定性、配载精度和绑扎工艺提出了极高要求,安全风险较以往明显增大。
公司生产部大件业务员说。
大连港散杂货码头分公司在吊装设备的适配性、舱内摆放布局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全面考量。为确保优质、高效完成任务,公司生产部门牵头组织召开船前协调会,邀请货主、船代及加固公司等代表共同参与,全面研判作业风险、细化操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构建起多方协同的作业保障体系。
作业过程中,生产部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精准高效”的原则,实施全程实时管控。为确保车重与吊点精准匹配,作业人员对吊装属具实施全方位校准,同时划定警戒区域并安排专人监护;舱内作业时,矿车严格依照预先绘制的配载摆放示意图,按“序号上下对应”原则进行摆放,并逐项复核确认;针对甲板二层矿车临边上高作业环节,进一步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
船舱内,矿车按序号逐层排列,纵横有序;甲板上,临边防护严密到位,高处作业规范有序。每一道工序都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的深度,每一次交接都彰显着协同作战的默契。经过连续奋战,126台矿车设备顺利完成装船任务,获得船东和货主高度认可。
在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目标的关键时刻,大连港散杂货码头分公司以专业诠释担当,以实干书写答卷,不仅打赢了一场高难度的装船攻坚战,更在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征程上,刻下了坚实印记。公司将持续提升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服务体系,赋能产业发展,让更多“中国制造”从这里走向世界。
文字 | 戚军 赵光辉
图片 | 戚军
编辑 | 邴英华责编 | 郑红编审 | 刘显峰
(辽港股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