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幸福路通向万家灯火
——“十四五”期间通渭县交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图为通定高速马营段。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牛小栋 摄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李 娟 通讯员 惠施阳
“以前路面不平,一下雨难以出行。今年硬化了,现在走在上面既安全又舒服。”站在家门口新修的水泥路上,通渭县平襄镇瓦石村村民张德育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到平坦坚固的水泥路,这一条条连通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路,是通渭县“十四五”时期交通建设的生动缩影,承载着万家灯火背后的幸福与希望。
“十四五”以来,通渭县紧抓全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建设机遇,围绕县委“6543”发展思路,以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为目标,构建起内联外畅、便捷高效的农村路网结构,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通渭当好了开路先锋。2024年2月,该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路,是希望的象征;路,也是发展的空间。“十四五”期间,通渭县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累计实施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工程898条,总里程达1806.474公里,使1141个自然村告别了行路难。截至2025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445公里,其中农村公路占比高达82.7%。全县18个乡镇、332个建制村不仅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通畅率和通客车率更是双双达到100%。自然村(组)道路硬化率已达89.7%,受益村组占比91.9%。这一系列数据,标志着通渭农村交通基础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正被逐步消除。
道路建设既要打通“大动脉”,也要畅通“微循环”。在义岗川镇崔岔村,一座被暴雨冲毁的便民桥完成了重建。“今年政府不仅重修了桥,还提升了质量,升级了涵洞,现在出行既方便又安心。”村党支部书记孙伟夫说道。“十四五”期间,全县共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10公里,改造危桥21座,新建便民桥73座,实施主巷道硬化81万平方米,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着百姓的出行安全。
冬日暖阳下,X209线马李三级公路平襄镇温泉村至第三铺乡第三铺村改建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标线施划。项目经理周志勇介绍说:“项目于今年6月10日开工建设,截至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现在正进行交安工程施工,将于11月底全面完工。”
通渭县在高速路网与普通国省道提升方面均实现质的飞跃。作为全县首条高速,通定高速已于2023年10月建成通车;G247通秦段、S35景礼高速定西段已具备开工条件。G247通渭至会宁二级公路、S565线襄南至李家店至常家河公路改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通车,有效连接了多个乡镇,提升了路网整体效能。
建设是基础,管养运营是关键。通渭县创新建立了专业化养护队伍,全面落实三级路长责任制,形成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保护体系,开发护路员、保洁员2772名,累计投入养护维修资金7400余万元,确保“有路必养、养必优良”。在运营方面,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投入101辆客车运营74条线路,实现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全覆盖,并大力发展客、货、邮融合,建设新能源充电设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十五五’期间,我们重点围绕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路衍经济、提高行业治理能力等六个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巩固示范创建成果,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交通力量。”通渭县交通局副局长南国宁说。
责任编辑:樊醒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