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哈尔滨讯(刘传江 记者李洪涛)11月20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消费者协会针对网络平台上一些法律咨询公司打着“专业律师团队”幌子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发布法律咨询服务消费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选择资质合规的法律服务专业机构,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自2024年1月起至今,哈尔滨市消协共收到相关类型的投诉141件,涉及金额26.9万元。投诉中,相关从事法律咨询服务的经营者广告承诺亮眼,资质却难辨真假。一些机构在网络平台上以“法律服务中心”“法务公司”等名称大肆招揽业务,雇用的工作人员多数在学历及以往工作经历上都缺少或根本就不具备法律服务经验。个别机构人员还虚构专业背景,冒充律师对外宣称具有法律执业资格和多年“打官司”经验,能够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甚至开展代理诉讼业务等超范围经营行为。有的经营者还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进行“100%胜诉”“3天追回欠款”等虚假夸大的宣传,诱导消费者支付高额服务费。
哈尔滨市消协在调查此类投诉的过程中发现,当要求经营者提供资质等相关信息时,对方往往以各种理由推诿,有的甚至直接挂断电话;还有一些经营者承诺“全权代理”,但只收钱不办事,对消费者要求退费的诉求一律不回复,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哈尔滨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切勿轻信经营者不切实际的虚假承诺。消费者如遇上述情况,要及时保存广告截图、付款凭证等证据,向相关部门举报;在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优先通过公共法律援助中心、12348法律服务热线、消费者协会及相关行政部门等正规渠道获取帮助,还可通过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核查律师及律所资质。
上一篇:科技赋能智造
下一篇:消费者吐槽酒店打印费用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