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当阳光透过温室大棚屋顶,洒向满垄含苞待放的玫瑰,工人们穿梭在花田中,手法娴熟地采花、分拣、包装……这里便是“盛开”在蓝天与雪山之间的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
多年来,云南鲜切花产量稳居全国第一。2024年,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稳定在195万亩左右,农业产值达48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400亿元。
随着育种技术不断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正“破土而生”,在智能温室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等一项项智慧科技的“呵护”下,每一枝承载着科技创新与产业革新智慧与力量的鲜花,正在这里孕育、生长,并最终走向千家万户。
据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技术负责人杨佳介绍,产业园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花卉,用基质代替土壤,鲜花的产量更高了,品质也更稳定了。水肥一体化系统的使用,不向外界排放一滴水、一滴肥料,也让花卉种植变得绿色可持续。“此外,通过全自动的环境控制系统,全程控制生产环节,能够将生产时间精准到天,实现生产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
品种是花卉产业的“芯片”。云南花卉这一“美丽产业”亮眼成绩的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也在刺激着花卉育种专家。曾经,云南花卉种业大量依赖进口,每卖出一枝鲜切花就要交纳相应数额的专利费,“卡脖子”问题十分突出。
“早些年,我们都是依赖国外进口的一些品种,尤其是玫瑰品种,基本上80%是进口的。”丽江市花卉技术培训推广中心站长李春华说道。
为加强花卉种业自主创新,云南省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努力打造我国花卉种业创新高地。云南省自育品种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不到5%提高到了15%,拥有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省花卉领域领军人才及杰出人才团队占全国的1/2。
作为传统农业产业的花卉,正在创新的驱动下成为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致富花”,花卉产业也实现了从“美丽产业”到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的华丽蜕变。
“以前我们都是自己摸索着种花,现在有了专家来指导种植和田间管理,花香更加浓郁,颜色也更加艳丽,玫瑰花的品质好了,我们的收益也高了,感觉做这个产业越来越有盼头了。”丽江市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妇联主席和淇芬表示。
(图)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