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晓娟)今年以来,西宁市城中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持续推进全科网格体系迭代升级,深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网格治理融合,加快构建“体系化统筹、精准化响应、主动化服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将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惠。
自2023年起,城中区先后实施全科网格1.0“有诉即办”机制、2.0“1+6+N”协同体系。2024年10月,围绕省市12345热线进社区网格试点要求,升级打造3.0版本并申报市级“勇争先”项目,将各类网格整合为195个多功能全科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全域覆盖”。构建“区—街镇—社区—网格”四级联动责任体系,创新实施“找、分、办、访、盘”五步工作法,细化6方面18项措施,形成党委领导、党政负责、多方协同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在专业队伍方面,以社区“两委”为核心,组建392名专职网格员队伍,整合区属部门下沉人员及水电气网等民生企业专业人员354人,组建专属网格员和民生服务管理队伍,明确专职职责50项、专属权责85项,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责在人肩上”。
为深化热线赋能,畅通便民服务末梢,城中区将12345热线作为网格治理的“感知神经”和“服务窗口”,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型。将12345热线系统全面嵌入社区网格平台,依托“未诉先办服务平台”、移动终端及全域GIS地图,构建“线上流转+线下处置”一体化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网受理、一键直达、全程可溯”。实行“红黄蓝”三色分级管理与预警机制,按紧急、复杂程度精准派单;推行“吹哨报到”协同机制,专职网格员牵头,专属网格员、民生服务管家联动响应。试点以来,市12345直派工单372件,办结率96.50%;推进“未诉先办”15518件,办结率98.98%;响应市级“有诉必应”13489件,服务效率持续提升。
针对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部分网格员主动排查意识不强、跨部门协同响应效率不高、部分问题整改后易反弹等短板,城中区将通过实施网格员年度能力提升计划、完善积分激励机制,不断建强专业队伍并引导党员、骑手等多元力量参与;同步搭建“民情议事厅”“积分超市”等平台,丰富治理场景,增强群众参与感;持续深化热线与网格融合机制,压缩工单响应处置周期,强化跟踪问效与成效巩固,切实推动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度提升,以更实举措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积极回应群众期盼,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城中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