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特约撰稿 莫测
几天前,我们一行7人原计划去北碚澄江古镇参观美龄堂,但到车站一看,同样具有抗战意义的金刚碑古镇更近,于是临时改道去了金刚碑古镇。
金刚碑古镇,是北碚区北温泉街道下辖的一个村庄,入口处挂了个“金刚村”的木牌子,这个古镇本就不大,经过这么一“村”,就显得更小了。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蕞尔小镇上,冷不丁就有一处抗战遗迹与你撞个满怀,就有一段抗战记忆让你驻足不前、思绪万千。
民利制革厂 夜以继日生产抗战军需物资
在缙云山北坡,有一条700多米长、30多米深的峡谷。千百年来,一匹脱缰野马般的山泉,沿着峡谷直冲嘉陵江而去,结果便“冲”成了一条“V”字形的临溪,也“冲”成了坐落于临溪两岸、有“嘉陵江边小北碚”之称的金刚碑小镇。
1937年,国民政府迁来重庆时,2800多名实业家、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相继来到了重庆,并集中暂住于离主城40余公里之外的北碚,坊间“三千名流聚北碚”之说就是这么来的。为了躲避敌机轰炸,他们其中有小部分人来到了偏僻狭小、古木簇拥的金刚碑古镇。
在金刚碑古镇东坡上,矗立着民利制革厂,它的厂长就是知名的《光明日报》首任社长章伯钧先生。工厂主要生产皮鞋、皮带、皮箱、皮包等军需物资。当年,在章厂长的带领下,工人们夜以继日地为抗战贡献着力量。
如今,斯人已去。但是,由李济深题写的“民利制革厂”五个大字还醒目可见,一楼一底砖瓦结构的厂房还在绿荫中时隐时现。站在厂房前,似乎还能听见当年加工皮革的机器轰鸣声,以及工人们忙里忙外的脚步声。
无白丁小院
抗战时期文化名人时常在此小聚
古镇一侧那个无白丁小院,被后来者改成了“吾家小院”。其实,它的原名更响亮。抗战时期,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就居住在这里,并在此完成了《中国史纲》第一卷、《中国史集》第一辑、《南明史上的时代》《论王莽改制及其失败》《学术与暴力》等史学著作和论文。其间,郭沫若、柳亚子等人常去无白丁小院与翦伯赞小聚。
在无白丁小院的砖墙上,就记载着一段他们小聚的场景。有一天,郭沫若在北碚街上买了两只老母鸡,坐滑竿去到无白丁小院。白天,他与翦伯赞、老舍、田汉等人,在小院的黄葛树下一边品茗,一边谈文学、历史、时局。晚上,他们则喝起了由翦夫人清炖的土人参鸡汤。老舍一时兴起,还开戒抽了烟,喝了酒。
金刚碑的煤坪,是金刚碑五个清代大院(刘家大院、何家大院、姚家大院、杨家大院、熊家大院)中的一个。时任中统局长吴大钧就租住在那儿。在那墙壁上也有一段文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吴大钧致函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公署洽谈降租事宜。”
这段话至少透露出了两个信息。其一,国民党经费吃紧,连区区房租都付不起了。其二,国民党也开展“乡村建设”。时任峡防团务局局长的实业家卢作孚,四处化缘争取经费、拓宽街道、植树造林、革除马桶解手旧习、到金刚碑建高滩水力发电站照亮城市等等,使古老破败的北碚城焕然一新。后来,北碚就成了“乡村建设典范镇”。
当时迁至金刚碑的还有国民政府中央统计局、主计处、国民劳工服务站、中福公司、煤炭工业基地、中国地理研究所等40多个单位。
“国际战役情报小组”
破获德军进攻苏联、日军偷袭珍珠港等绝密情报
在这期间,还迁入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组织,它就是由周恩来亲自领导的“国际战役情报小组”。小组成员有李成文、阎宝航、阎明诗(阎宝的女儿)、徐仲航,以及纪华、张知敏夫妇等六人。他们在金刚碑购买了住房,设立了秘密电台。纪华夫妻长期居住在此处,以卖针头线脑和在水电站上班作掩护,专门监听、破译、研判国际形势,尤其是国际军事动态,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称霸世界野心膨胀,它们决定采取“巴巴罗萨行动”,即动用550万兵力、4300辆坦克、4700门大炮、4900架飞机,欲一举拿下苏联。李成文他们提前六天破译了这份情报,并将其火速发给了延安。我党中央又在第一时间把它发给了苏联。于是,就在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的前夕,苏联红军提前24小时做好了抗敌准备。
而在这之前,德军采取闪电战术,先后战胜了波兰、丹麦、挪威和法国。尤其是丹麦战役,仅用了一天时间便结束了战斗。不料,德军却在苏联遭遇了滑铁卢。战后,斯大林在给中共中央的一封电报中,道出了中国情报的重大价值。电报说:“由于中国的情报及时,所以苏联红军提前准备了24小时,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为战争积蓄了力量”。俄罗斯在1995年庆祝卫国战争50周年大会上,前总统叶利钦还向情报小组成员阎宝航、阎明诗和李成文追授了“伟大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章”。
除了这份情报之外,“日军即将偷袭珍珠港”和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全部材料,也都是情报小组提前破获,并从金刚碑发出的。毫无疑问,金刚碑的“国际战役情报小组”,在反世界法西斯斗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冒着纷纷扬扬的小雨,我们爬坡上坎,几过古镇,寻山问水,试图找到当年那电波发出的地方,但最终未能如愿。不过我们相信,它一定不会像临溪水那样被流走,也不会被岁月的泥沙所淹没,它一定深深地刻在金刚碑上,刻在金刚碑的心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