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陈茂利 张硕 北京报道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链持续承压,产业结构高度复杂、供应链全球化布局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启信慧眼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业链覆盖45个关键环节,涉及31万余家上游企业、8000余家中游企业及127万余家下游企业,任一环节的失效都可能引发系统性连锁风险。
而在当前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重构。京东工业副总裁陈伟在日前举办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暨淮南深度融链发展大会(2025)”上,与《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分享了京东工业对“构建强韧的供应链体系”的实践。
陈伟开篇便点出了汽车行业建立强韧供应链的重要性:“当前,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三大变革加速交织,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新一轮结构重塑与体系升级。构建智能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强韧供应链体系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基础,更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产业要围绕供应链开展技术创新、解决既有的行业痛点,亟须构建起一套完整涵盖商品采购、履约及运营环节的工业品数智化供应链服务模式。”陈伟表示,“即在供给端聚合海量供应商、实现供需的最优匹配和高效协同,在需求端推动企业内部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最终实现降本、增效、保供、合规的发展目标。”
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汽车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伴随着汽车行业转型,也暴露出一些行业痛点,诸如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
对此,在今年9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2025版)》的通知中,特别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场景图。通过“一图四清单”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帮助相关企业明确转型重点、找准转型路径、降低转型投入,分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一图四清单”中特别指出,在数字化协同研发环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研发缺少互惠的场景,核心研发设计数据标准化、透明化程度不高。而在数字化供应链环节,不同产业链主体基于数字化程度的差异,在研发、供应链、制造、售后等环节的系统间存在信息孤岛。
陈伟认为,要实现产业的数智化转型,“供应链的数智化”是最好的切入路径和底层链接,能够打通各行业的深度节点。陈伟介绍道,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图谱,京东工业也于今年陆续发布十大行业专属场景的太璞供应链解决方案,聚焦细分行业场景,帮助企业快速做供应链数智化转型落地。
其中京东工业打造的太璞数实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汽车制造业专属场景方案,从汽车制造行业采购品类的划分及最优模式匹配入手,提供了包括战略咨询和规划、全链技术和交付、商品供应链、运营和增值服务在内的供应链技术服务及产品,实现了供应链数据互通与流程的深度融合。
构建“成本—效率—韧性”平衡的供应链体系
陈伟介绍,太璞汽车制造场景方案深入聚焦到汽车制造四大工艺的大量细分场景,将MRO供应的“碎片化”流程连接起来,用统一的标准和数据底座承载不同场景的差异化诉求。
他举例,在焊装车间这一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场景中,进口设备备件周期长、成本高的难题由来已久。京东工业从现场工况摸底、产品实物扫描测绘入手,在30天内完成样品与试样,满足要求后实现国产替代,上游从‘单一路径’转为‘多路径’,保供与成本两端同时优化。“这些实践使得贯穿寻源、采购、履约到入库的全链路数据得以沉淀,形成可复用的数字资产,为下一轮优化提供了坚实的量化基础。”
这种从“单一路径”到“多路径”的转变,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更坚韧的供应链韧性。而这种韧性,恰恰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宏大规模之上最需要构建的核心能力。
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01.5万辆和129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1%和32.7%,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7%。
同期,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910.3GWh,累计同比增长49.9%。1—10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78.0GWh,累计同比增长42.4%。
然而在亮眼的“制造规模”背后,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核心技术国产化不足、地缘政治冲击供应链,正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三重枷锁。
如何通过数智化构建“成本—效率—韧性”平衡的供应链体系,已成为能源电池企业突围的关键命题。
记者获悉,在动力电池领域,京东工业也有所实践。京东工业基于卡拉杰克供应链采购模型,将能源电池制造行业物资精准划分为战略品类、杠杆品类、瓶颈品类、获取品类,并针对性推出“太璞商城一站式满足解决方案”“太璞长尾一站式托管解决方案”“太璞全球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既解决采购各环节的“信息孤岛”问题,又为企业打造全球化数智供应链新基建。
与此同时,深入能源电池制造流程的电极制备、电芯制造、Pack封装三大核心场景,详解防静电、无尘防护、封盖焊接、物料取放/固定等专业商品方案,并针对写字楼、办公室、换电站等常规地址,以及制造厂区等特殊场景,分别给出标准物流履约交付方案与工厂客制化履约交付方案。
据了解,目前,某能源电池制造行业头部企业已通过实践验证该方案价值:针对包装膜1000+吨采购需求,通过商品标准化将包装膜规格从8个缩减至5个;合作20+原厂,从“料、费”各环节拆分成本要素,带动整体降本7%。
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京东超级供应链的技术能力和基础设施,京东工业以“太璞”数实一体化供应链为核心框架,系统回应了汽车制造行业最关切的成本与效率命题:谁具备实时响应、精准协同、动态优化的供应链能力,谁就更接近“最优成本×最优效率”的动态平衡点。面向未来,京东工业将依托京东超级供应链,以专业可信赖的数智技术和服务精准链接供需两端,助力中国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