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邢锐)11月21日,第二十三届广州车展正式开幕。上汽大众重磅推出全新新能源产品序列ID.ERA,并同步公布9系旗舰车型与多款焕新产品。随着帕萨特ePro等混动新品同台亮相,以及主题联名车型带来的现场热度,上汽大众正在通过“中国+”战略重塑其新能源竞争体系:以中国市场为核心抓手、以德系技术底盘为支撑,推动资源整合、产品革新与用户体验三条线并行,为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转型提供了更具结构性的实践样板。
ID.ERA序列发布:“中国+全球”协同体系加速成型
ID.ERA的推出不仅是上汽大众在产品层面的扩展动作,更是一套以“中国+”为逻辑的体系化重构。序列名称中的“ERA”寓意开启新纪元,背后则是一整套更具面向未来的产业协同方案:技术链条更完整、生态合作更开放、产品布局更立体。
在智能化方向,上汽大众明显加快了与国内科技力量的融合。围绕高阶辅助驾驶场景,其与酷睿程、Momenta等本土技术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重点在高密度城市道路、复杂交互交通环境等中国典型使用场景进行技术打磨,使德系的安全标准与中国的算法能力形成互补。
在能源技术方面,ID.ERA同时覆盖纯电、混动、增程三条路线。与此前以纯电平台为主的策略不同,新的结构布局更注重为不同使用场景提供多样选择,从城市日常通勤到跨省长途出行,用户在不同动力模式中的需求被更细致地分层处理。
在智能座舱方面,车机系统在语音交互、服务流转、生态应用等维度显著本地化,多模态AI模型的引入让车辆的交互逻辑进一步贴近中国用户的使用频率和场景偏好。同时,德系在安全性、架构稳定性上的积累则继续作为技术体系的基底,保证产品在扩展功能的过程中维持整体的一致性与可靠性。
作为ID.ERA的首款旗舰产品,9系SUV集中体现了这套体系的成熟度。新车搭载技术迭代后的德系增程系统,在能效管理、NVH表现、长途续航等方面做了全面优化;车内空间以旗舰SUV为标准布局,从材质工艺到舱内感官体验均提升明显;智能驾驶系统以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为基础,在高速、城区、拥堵三种场景形成更完整的能力覆盖。
产品矩阵扩容:各细分市场的需求被重新描摹
在ID.ERA成为新的产品主轴后,上汽大众进一步整合燃油、混动与新能源的组合方式,让产品矩阵在中国市场的适配度持续增强。
此次亮相的帕萨特ePro是Pro家族电动化路径的关键节点。其“e”包含三层含义:electric、电感体验;evolution、体系升级;elegant、设计语言的延展。在动力系统上,混动结构的切换更平顺,城市通勤的能耗表现更稳定;外观设计增加了光效元素,造型更符合当前市场的审美趋势;内饰材料强调环保质感,同时保留了帕萨特系列一贯的稳重风格。
至此,Pro家族的构架变得更为清晰:朗逸Pro、帕萨特Pro、途观L Pro、途昂Pro以及新增的帕萨特ePro,在燃油与电动化之间形成梯度组合,覆盖家轿、SUV等核心消费区间,为不同家庭的使用场景提供更直接的选择。
面向年轻群体,上汽大众以ID.3 GTX疯狂动物城2尼克定制为“媒”,将橙色涂装、主题贴纸、特制内饰与车机壁纸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IP表达体系,使车辆从功能产品转向具有情绪属性的消费品。这类尝试体现出品牌对年轻消费行为的重新理解:不仅是车辆本身,更重要的是体验的情绪与社交价值。
战略纵深延展:“合资2.0”模式进入落地期
本届广州车展的一系列动作,反映出上汽大众“合资2.0”战略的落地速度正在加快。
截至2025年底,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预计突破2600万,庞大的用户规模为新能源转型提供了基础支撑。围绕未来规划,品牌明确将在2026年推出6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到2030年前,将形成超过20款新车型的矩阵,覆盖从纯电到增程,从轿车到多功能车型的多重结构。
服务体系也在同步升级。线上,上汽大众持续扩展APP功能,引入更完整的充电服务、维保预约、用车数据分析等模块;线下,通过展厅场景焕新与快闪网络布局,形成多层级触点,进一步降低用户与品牌的接触门槛。
技术研发投入是另一个关键支点。上汽大众持续加大在中国本地的研发投入,围绕电池技术、安全结构、智能驾驶与车联网方向与本土科研机构和生态伙伴展开合作,使越来越多的技术成果能够以更短路径落地到量产产品中。
依托ID.ERA序列,上汽大众正在以“中国+”战略打通全球资源体系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的壁垒:德系品质依旧作为底层支撑,但产品路线、合作模式、用户体验等更接近中国市场的节奏。这种更开放的演进方式,让上汽大众的竞争结构变得更具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