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闭幕式于11月21日晚在深圳举行,第十五届全运会落下帷幕。在粤港澳将会旗交到湖南手里的一刻,全运会进入“湖南时间”。精彩落幕的第十五届全运会,为“接棒者”湖南留下了诸多可借鉴的办赛经验。
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没有先例,大胆创新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本届全运会最大特点。十五运会是全运会首次由多地共办,也是首次在港澳举办,“筹办工作无先例可循,需守正创新。”李静表示。
为此,赛事组成了协调机构,三地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实现“一屏统览、一键调度”的跨区域协同管理,积极争取各项先行先试政策措施。
参赛运动队车辆经过前置通关查验区。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比如,为了方便十五运会人员物资跨境流动,组委会在10个口岸设置了“专用通道”和“无障碍查验区”。 本届的公路自行车比赛,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以跨境形式进行,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介绍,赛事委员会在赛前完成所有相关人员的身份资料收集及核实,建立双方互认的入境“白名单”,“白名单”人员可以进入闭环区作赛和出入境,实现“无感通关”。
每次大赛,场馆建设都是最大投入之一,后期运营也是巨大的挑战。本次赛事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据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广东省委常委王曦介绍,广东赛区90%以上的场馆都是利用现有场馆进行维修改造提升,同时不新建运动员村。多数场馆通过引入提效减碳技术,建成高星级绿色场馆、近零碳场馆和零碳场馆。经核算,广东赛区场馆改造产生碳排放约13.25万吨,显著低于各类大型运动会30%—50%的水平。
佛山顺德德胜体育中心体育场。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至于后续运营,王曦介绍,赛事结束后,马术、射击等8个专业场馆将通过专业赛事训练基地等方式实现赛后利用;5个高校内的场馆将面向校内的教育教学开放;具备面向大众开放条件的55个场馆,有的进行市场化运营,有的面向大众低价或免费的开放。“比如广东的奥体中心和天河体育中心,在赛后将成为开放式、全天候全民健身的活动空间。”王曦说。
科技拉满,体验上佳
科技感满满。这是社会各界对十五运会的深刻印象。“我们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遴选130多款高科技产品,让赛事运营智能化,竞技训练科学化、观赛体验沉浸化。” 王曦介绍。
火炬手郭晶晶(右二)、王欣瑜(左一)、黄金宝(左二)和方文浩在开幕式上进行火炬交接。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本次赛事的MOC指挥系统就是一个“智慧大脑”,创新应用“数图联动+视图联动+表图联动”三协同模式,为指挥长装上“火眼金睛”。系统对接省执委会、交通运输、气象、生态环境、卫健等10多个部门业务系统,3000多路高清视频实时数据全息呈现所有态势,大到比赛场馆、保障路线、接待酒店等每一个重点区域,小到每一个观众座席以及24类开幕式观演人员的集结时间、实时转运情况。
本届全运会火炬充满科技之光。火种采集仪式开创全球体育运动史先河——首次在深海海底直接采集“源火”。该“源火”由科研人员远程操控“海马”号遥控潜水器取自南海1522米深的海马冷泉口。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主火炬塔熊熊燃烧的,并不是真实的火焰,而是“电光水雾”的科技之火。
第十五届全运会闭幕式。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开幕式是本届全运会科技元素“集中地”。开幕式总导演郎昆表示:“导演组从一开始就紧紧地咬住‘让文艺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样一个主题。” 开幕式科技负责人、特效总设计王力介绍:“我们用了两三年的时间进行科技调研,基本上把大湾区这一块最尖端的科技都摸透了。水喷泉、火炬塔属于特效类,‘喜洋洋’‘乐融融’化身运动健儿运用人工智能,视频上的吉祥物全部由AIGC生成……”
在数万人的场馆中,如何提升每个角度观众体验?十五运会开幕式音响总监陆秀冰透露,开幕式动用了400多个音响并进行多点布置,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扩音延时与声音干涉的问题。
保障有力,服务到位
打仗就是打后勤保障,办赛也是如此。在本届赛会保障方面,组委会花了很多心思。
广州是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人口众多,交通繁忙,交通拥堵实属正常。不过在十五运会期间,记者却感到非常便利。据了解,在赛会期间,广州实行了车辆限行措施,加上强大的公共交通体系,有效减缓了交通拥堵情况,记者通过手机打车,几乎是秒接单。在交通调度方面,由于MOC指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赛场附近情况,调度非常及时、灵活。赛场之间的接驳,因为高效的沟通、调度机制,反馈同样非常迅速。
交通保障在马路上,用电保障则在线路里。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建立电力保障指挥中心,为赛会提供保障。“我们给赛事场馆内的供电线路戴上了‘运动手环’,可以实时采集和上传设备的运行参数,并能在瞬间捕捉到异常信号,进行处置。”珠海供电局横琴供电局安全监管部(作业风险监控中心)经理杨凯帆介绍。对于突发情况也有快速处置能力,“如果一条馈线失电,1秒就可以复电,如果两条馈线全部失电,半分钟内即可复电,立即恢复比赛。”
志愿者在赛场上搬运跨栏。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志愿服务方面,共2950名粤港澳“小海豚”志愿者护航十五运会开幕式。其中,开幕式场馆及周边赛会志愿者共有2350人,来源于广州地区16所高校28个校区。开幕式后,这些志愿者分散到赛场、高铁站、地铁站、运动员酒店等地进行服务。记者在各个赛场采访时注意到,基本在视线所及范围,均能看到志愿者,并能第一时间进行响应,提供帮助。
赛事转播方面,针对本届全运会粤港澳三地共办、赛事多、周期长等特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运用超高清、人工智能、云平台、立体视频等技术,构建了云网一体的赛事转播体系,全面支撑全运会转播和节目分发。
鉴于本次赛事粤港澳三地共办的特殊性,广东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供了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广东省各市及部分县区公安机关设有24小时智能办证区,可全天24小时为港澳通行证持有人提供续办前往香港、澳门签注服务。内地居民不分户籍地,均可在广东省任一出入境管理窗口申办往来港澳通行证或签注。赛事期间广东各地出入境办证大厅均设“全运会”专窗,处理出入境办证事宜,让群众感受“湾区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