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上观新闻)
以松江大学城科创源为引领,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日前,松江洞泾人工智能特色小镇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2025洞泾镇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大会举行,依托松江大学城科创源高校优势学科,引导企业加强应用场景和关键核心技术供需衔接匹配。
会议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成多项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签约,并迎来11家新企业集中入驻,推动区域创新生态建设。
促成更多产学研合作
洞泾镇,作为轨交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的下一站,宛如一块天然的磁石,多年来持续吸引着大学城的溢出效应。8所高校、12万余名师生汇聚于此,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据悉,借着松江大学城科创源加速建设的东风,洞泾镇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全力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让高校智力优势与洞泾企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
在成果转化应用方面,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为中科教育智能教考应用赋能,助力教育科技实现智能化升级,让教育更加高效、精准;人才联合培养领域,上海君屹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合建研究生培养基地,保隆科技在东华大学挂牌实训基地,实现了论文与产线同频、导师与工程师同堂,为人才培养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培养出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项目合作攻关上,磅客策(上海)智能有限公司与苏州大学共建人工智能毛发创新中心,昇视唯盛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共建智能焊接实验室,优异达与上海交大合作推进黑灯工厂技术攻关,攻克了一个个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合作孵化环节,工程大国家科技园牵手中安园区,东华大学与上海九高节能技术公司共同打造久华人工智能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支持,助力初创企业茁壮成长。
“洞泾镇与同济大学物理学院签订成果转化合作备忘录,推动国家级科创平台落地洞泾;携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共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度培育体系。”洞泾镇镇长李子表示,将紧抓松江大学城科创源建设战略机遇,全力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加速”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活动期间,多个行业领军企业与松江大学城高校、研究院顺利完成签约,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也正式启动共创共建。洞泾镇政府充分发挥“搭台人”的关键作用,搭建起资源对接的广阔平台,推动一批高质量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生根。
在会议下半场的招商引资集中签约环节,天越沪美(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逻鼎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以“新成员”身份落户小镇。这些企业不仅与洞泾人工智能产业紧密相关,未来还将与高校产学研基地深入融合,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创新生态。
打造近悦远来的强磁场
当天,来自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与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政、企、校合作共研项目报告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寻人工智能特色小镇的创新发展路径。
洞泾镇为何能让诸多高校和市场主体近悦远来?这源于洞泾镇“产、城、人”相互吸引、相互成就的强磁场正在加速形成。
在产业发展方面,洞泾近年来推进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启动园区提质升级攻坚行动,锁定首批10个园区“一园一方案”,为优质项目腾挪空间。几年来,保隆、君屹、微釜半导体、磅客策、昇视唯盛等龙头企业相继落子洞泾,“AI+制造业”生态矩阵已然成型,人工智能关联企业从“十三五”末的52家裂变至现在的281家,镇域经济贡献度突破30%。
洞泾镇还与松江国投签订3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框架协议,深化“基金 + 基地”招商模式,让好项目不缺“真金白银”,有效解决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
对标现代化新城建设样板区,洞泾镇近年来推进沪松十二坊综合开发,奠定“双核两轴”的空间格局重塑。“两轴”之上的沪松公路、沈砖公路,如同两条金色的腰带,串联起松江北部的各个区域,成为产城融合的样板名片。
眼下,总长45公里的新城绿环穿洞泾镇而过,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将产业与诗意紧密相连。占地千亩的百花港开放休闲林地以“春赏百花秋赏槭,最美乡野享乐行”为主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为了让创业在洞泾的企业和人才没有后顾之忧,洞泾镇构建了全方位的要素支撑体系:人才上,落实“洞泾人才十条”,筹集数千套人才公寓,从租房补贴到购房奖励,一揽子解决后顾之忧;配套上,引入华二松江实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新办东华附高等7所学校,建成全学段教育体系,让人才“住下不想走,留下有奔头”。
原标题:《以松江大学城科创源为战略引领,松江洞泾绘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蓝图》
栏目主编:黄勇娣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