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四五”字典减 这五年我真切感受到四川生养减负政策的温度——减托育费、减税费,还有补贴,实打实的优惠给家庭经济松了绑,也让我们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经营生活 我的“十四五”字典里,“减”字分量最重。作为两个男孩的妈妈,这五年我真切感受到四川生养减负政策的温度——减托育费、减税费,还有补贴,实打实的优惠给家庭经济松了绑,也让我们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经营生活。 我是眉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的护士,老大佐佐8岁上二年级,老二佑佑刚满3岁。生佑佑之前,我其实挺焦虑的:佐佐原本规划去成都读学前教育,佑佑的到来打乱了计划,私立托育费用高,让我犯愁。老大当年读的私立托育,一个月费用4000多元。老二如果也按这个标准,家里经济压力扛不住。 转机出现在老二适龄入园时,眉山市第一托育园建起来了。我考察后发现,这家医育结合的托育机构环境、师资配置和当年的私立机构不相上下,每月费用只有2400元左右。更惊喜的是,老二还能享受育儿补贴,一年3600元,算下来每月托育成本又少了300元。 除了托育费的“减”,税费减免也帮家里省了不少。老大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老二满3岁后也能申请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两个孩子每月合计能享受几千元的个税扣除额度,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还有,老大学校的课后托管服务,一个月只收200元。孩子能在学校完成大部分作业,不仅减轻了我们的辅导压力,也省下额外的课外辅导开支。 生养成本降下来,变化不止钱包变宽裕。以前,请白班阿姨带老二,一个月4000元,还得有老人在家配合照料,3个大人围着两个孩子转仍觉分身乏术。现在,老二送进托育机构,阿姨不用请了,每月又可省一笔钱。 如今,我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休息时,送完老二就去做喜欢的抗阻训练、按摩放松,不再被带娃琐事完全捆绑。周末或节假日,全家还能一起出游,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去了毕棚沟,秋假时带孩子去了三星堆、瓦屋山。全家一起出游放松了身心,家庭氛围也更温馨。 “减”下来的是成本,“加”起来的是幸福。这些年的生养减负政策,让我们多孩家庭切实感受到了温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