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动车后,中国机器人割草机近日又被欧盟贴上“倾销”标签,发起“反倾销”调查,这种做法忽视了中国机器人割草机在技术、性能和环保优势方面对欧洲消费者的实际价值,这一不公正待遇引发了市场关注。
11 月 19 日,欧盟委员会在《欧盟官方公报》C/2025/6235 号文件中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机器人割草机(robot lawn mowers)启动反倾销调查。调查对象界定为“无需直接人工控制、能够对草坪、公园及运动场草坪进行修剪的电动机器人割草机”,无论是否包含其运作所必需的充电座、边界线或无线导航设备,均纳入“被调查产品”的范围。有关调查将在公告发布一年,但不超过14个月内完成。
公告发布后,一位贸易法律专家指出,欧盟委员会此举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考量,而非基于足够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延续了欧盟近年来在涉华案件中广泛适用“显著扭曲”(significant distortions)条款的做法。
反倾销调查站不住脚
案件源于 2025 年 10 月 6 日由瑞典老牌园林机械企业胡斯华纳(Husqvarna)公司旗下捷克子公司(Husqvarna Manufacturing CZ s.r.o)提交的投诉,指责中国出口存在不公平低价并对欧盟产业造成损害。
胡斯华纳是世界领先的林业,公园和园艺设备制造商,同时也是最大的建筑机械产品制造商。但近年来由于中国无边界割草机技术转型,中国企业在欧美市场弯道超车,胡斯华纳的割草机业务受到了较大冲击。
公告援引 2024 年 4 月发布的相关工作文件,指出中国机器人割草机及上游电池等零部件生产领域,受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比例、土地与能源要素配置、融资环境以及包括“十四五”规划、“中国制造 2025”和人工智能相关指导意见在内的产业政策影响,存在系统性价格与成本扭曲。因此,欧盟委员会拟通过选取马来西亚、巴西等“代表国”(representative country)的成本和价格数据,评估“去扭曲”的正常价值,并据此初步测算出对中国出口商“显著”的倾销幅度。
公告表示,来自中国的机器人割草机进口在绝对量和市场份额上持续增长,对欧盟产业销量、价格水平和市场占有率造成明显挤压,已对其整体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就业造成“实质性不利影响”。
事实上,欧盟启动反倾销调查的理由完全站不住脚。今年以来,中国确实向欧洲销售了更多的割草机器人,但实际价格却并不低。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去年10月分析指出,相较北美,欧洲的家庭草坪面积普遍较小,更适合使用割草机器人,欧洲市场也因此成为中国企业重点布局的方向。
此外,欧洲更注重环保,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此类设备的需求也更加旺盛。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按出口数量计算,超过40%的中国割草机器人被运往欧盟27个成员国,今年前九个月,对欧出口量同比增长37.7%,出口额飙升80.6%。与此同时,中国割草机器人总体出口量同比增长27.8%,出口额增长49.4%,达到20亿美元。
在价格方面,中国割草机器人“并非低价倾销”。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向欧洲出口的割草机器人产品平均单价为207.3美元,比中国面向全球市场的平均价格144.6美元高出43%。
据财联社报道,一位中国贸易专家在公开评论中指出,欧委会此举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考量,而非基于足够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认为将中国机器人割草机贴上“倾销”标签忽视了其在技术、性能和环保优势方面对欧洲消费者的实际价值。
欧洲买家愿意为中国割草机器人买单,价格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产品拥有过硬的性能和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据《人民日报》6月报道,来自瑞典的奎尔比今年春天通过当地经销商购买了一台格力博生产的Aiconic型割草机器人,几番使用下来,他对这款产品深感满意。
“我们新一代智能割草机器人Segway Navimow X系列产品售价远低于传统人工割草一年的费用,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割草成本。”一位九号公司公关经理告诉《人民日报》记者。就欧盟拟对割草机器人进行反倾销调查一事,九号公司11月19日回复称,公司产品聚焦中高端市场,核心竞争力源于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不依赖价格竞争。
将积极组织开展行业集体抗辩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出货1535.2万台,同比增长33%,显示出品类强劲的市场需求。同期,全球割草机器人出货量为234.3万台,同比增长327.2%。
海外需求持续爆发,尤其在欧美市场,割草机器人正攻占欧美家庭的后花园。因园林场景复杂、高端消费者对智能设备接受度高,九号、追觅、科沃斯等中国企业海外订单呈井喷式增长。
虽然割草机并非新兴品类,但过去两年中国的割草机产品增长强劲。这得益于割草机技术升级迭代,产品正加速向“无边界”转型,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市场占比从2024年的35%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5%。
华西证券10月29日研报分析认为,无边界等技术应用大幅提升割草机器人使用体验,预计带动其全球约3倍销量增长空间。无边界式割草机器人采用虚拟边界,配备智能定位规划功能,相比传统随机碰撞式割草机,效率提升80%以上,割草也更整齐。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远程控制割草机,创建虚拟边界地图。
该研报还认为,割草机器人的替换产品主要为割草机品类中的骑乘式割草机和手推式割草机。假设割草机器人分别替换15%的骑乘式割草机和30%的手推式割草机,其分别对应约41万、480万台潜在销量渗透空间,相较于2024年割草机器人130万台的销量,割草机器人存在约3倍增长空间。
受益于割草机无边界技术转型,国内割草机器人产品在欧美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割草机器人也成为过去一年中高增长的细分赛道,国内企业纷纷布局这一赛道。分析认为,这一细分赛道已成为中欧在智能硬件领域新的摩擦点。
针对此次事件,11月21日,清洁电器业内资深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欧盟对中国割草机发起反倾销调查,业内都觉得非常突然,目前相关企业预计会先提交资料应诉,后面再看欧盟判决。
机电进出口商会20日强调,涉案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应诉,填答调查问卷,提供证据资料,同时充分利用调查程序中的抗辩机会,向调查机关说明情况,促使调查机关接受自己提供的信息,力争避免一些裁决中的不公正待遇,取得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结果。“欧盟调查机关一般会进行约1年时间的调查,决定是否对涉案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商会将密切跟踪案件调查进展,积极协助涉案企业开展应诉工作,并根据企业意愿积极开展行业集体抗辩,全力维护我相关产品的出口市场。”机电进出口商会表示。
作为被点名的头部企业之一,九号公司在上交所互动平台表示,机器人割草机业务虽面向中高端市场,但核心竞争力源于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而非价格竞争。公司预计本案对其短期经营影响可控,并将依托技术创新和全球供应链管理,应对可能加剧的贸易壁垒。
隆鑫通用则表示,调查对经营无实质影响。11月20日,大叶股份(300879.SZ)公告称,欧盟对中国割草机器人的反倾销尚处于调查阶段,公司将调整生产结构积极应对。大叶股份表示,经过多年国际化运营,公司已经基本完成全球生产战略布局和供应链布局,将调整境外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整合内外部生产资源;公司已于今年2月完成了德国子公司AL-KO Gerräte GmbH的收购工作,增加了奥地利生产基地,上述割草机器人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可通过该德国子公司在当地直接运营。
(经济观察网 李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