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025年中国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普及大赛(四川站)的热浪,在自贡南湖体育中心悄然升腾。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支持,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主办,四川省航空航海车辆模型运动协会、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北川羌族自治县经开区管委会承办。
在南湖体育中心赛场上,9岁的周信霖向空中抛出自己动手制作的“雷鸟”橡筋动力滑翔机,眼里闪着光——这名来自沿滩区逸夫小学校四年级的小姑娘,不久前才刚接触航模,却已在赛场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飞行快乐”。
“它能飞得又高留空时间又长。”说起参赛项目,周信霖的声音里满是雀跃。可这份快乐背后藏着小波折:粘零件时总粘歪,调试角度时频频出错,第一次试飞时飞机还没冲上天就耗尽动力。但她没放弃,跟着学校航模社团的节奏反复练习,“现在飞得稳多啦!”从三年级加入社团起,她的动手能力和协调性悄悄蜕变。比赛开幕式上酷炫的遥控汽油机、直升机、线操纵特技飞机等航模表演在她心里种下了种子:“长大后,我也要开这样的飞机!”
赛场旁,沿滩区逸夫小学校的带队老师周星明正忙着现场指导参赛学生。这所乡镇学校的航模社团已走过六七年,从橡筋动力滑翔机、水火箭航天模型到无人机足球……七八种项目让社团60余名孩子找到了科技体育的乐趣。
“每周两节社团课,80分钟不够玩!”周星明笑着说。为了接过航模教学的接力棒,这个曾教了二十多年数学的老师,跟着专家从零学起,考取了航模教练证,如今是孩子们眼中最靠谱的科技老师。周老师教孩子挂橡筋时讲原理,调机身时教技巧,从不让学生只当“手艺人”。“航模让孩子们在调试、试飞、比拼中,读懂坚持与热爱的意义。”他说。
“航空航天模型项目,让村里娃摸到了‘飞天梦’。” 周星明感慨万分。看着学生站上省级比赛领奖台捧回一等奖,他比自己获奖还激动:“那是最难忘的时刻。”
他总说,航模不只是玩。孩子们组装时练动手动脑能力,试飞失败后学分析,连数学里的几何、物理里的反冲力,都成了能亲手验证的知识。如今,社团还在筹备区里的无人机足球赛,周老师想让更多农村孩子“走出去看看”。
“让娃们多学知识,多见世面。”这位乡镇教师的心愿,正随着孩子们放飞的航模,飞向更远的天空。
“航模运动不仅是科技与体育的融合,更是点燃少年梦想的火种。我们始终希望通过这样的赛事,打破地域限制,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能接触到航空航天知识,在动手实践中锻炼能力、开拓视野。孩子们每一份成长都印证着航模运动的育人价值。”总局航管中心运动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航模项目进校园、进基层,搭建更多展示平台,让更多人能以航模为翼,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夕阳下,孩子们一次次放飞“雷鸟”航模飞机。风掠过赛场,带着孩子们的笑声与梦想,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