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刘圆圆
近来成安县一批“俏红娘”,正带着新思想、新做法,成为移风易俗的重要推手。报道说,这些红娘们用公益之心,化解“甜蜜负担”,引导婚俗回归爱与责任的本质,编织着一幅文明乡风的新图景。
“俏红娘”的“俏”,不是指外在装扮,而是体现在推动变革的实践之俏、制度之俏和服务之俏,让婚恋习俗挣脱旧俗桎梏,让爱情回归本真,让乡村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以红娘之“俏”破除观念之“陈”。在部分农村地区,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婚恋陋习,成为困扰民生的痛点。红娘的“俏”,在于作为连接婚恋双方的纽带,她们既懂当地乡土风情,又知群众心声。她们用“柔性引导”代替“强制执行”,成为打破旧俗,传递新风的“最佳桥梁”。比如,成安县“俏红娘”为青年男女免费牵线搭桥,将“拒绝高价彩礼”“简办婚礼”理念融入牵线全过程。邢台市新时代红娘服务队,以免费说媒为切入点,让彩礼回归于“礼”。实践证明,以红娘传播婚恋新风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既尊重本地传统婚恋的仪式感,又剥离其中的功利成分,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风尚。
以制度之“俏”回应村民所“盼”。婚恋制度的“俏”,在于正向引领,通过明确导向、强化规范,为婚恋新风搭起坚实框架。比如,成安县将取消订婚宴、抵制高彩礼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成为村民共同认可的“硬约束”。肥乡区制定出台《移风易俗节俭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对操办红白事的席面规模、用车数量、办理天数、办理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实践证明,当完善的制度回应民众的期盼,观念革新就会水到渠成,移风易俗的成效也更可持续。
以服务之“俏”激发行为之“简”。婚恋服务的“俏”,本质是对年轻人婚恋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精准回应。比如,成安县的“俏红娘”们,在新人登记时,为他们讲解如何解决家庭矛盾、经营家庭关系等婚后面临的实际需求;在订婚时,为新人提供免费布置场地;在结婚时,还邀请镇党委书记或乡镇干部给新人证婚。实践证明,这样的“俏”服务,用有温度的创新模式,既体面又有格调且简化,让新人在轻松、高效和温暖的氛围中拥抱幸福。
婚俗新风,“俏”然成风。当实践之俏、制度之俏和服务之俏同向发力,便能让婚俗改革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让新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扎根,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生活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