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22日宣布,我国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正式启动。同日,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福建漳州核电2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正式启动
空天地万物互联加速推进
1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我国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正式启动。
卫星物联网业务,是指通过卫星通信技术连接各类物联网设备,为各类终端以及交通工具提供广域物联网连接的一种低速数据业务。相比手机上网,它单次的数据传输量要小很多,但可以借助卫星覆盖更广范围。记者了解到,此次商用试验期为两年,目标是丰富卫星通信市场供给,支撑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标准所无线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 刘海蛟:利用卫星物联网为车辆、船舶、无人机、油气管线、工业设备等提供全域覆盖的信息服务,形成一大批大众化、规模化应用场景。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后,将带来大量的卫星发射需求,从而带动卫星制造、火箭发射等产业链上下游快速发展。
湖南赛德雷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正峰:我们可以满足一年产能100颗到150颗500公斤以下的卫星制造。应用领域很广泛,包括遥感、通信、深空探测都可以实现。
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2号机组今天(22日)并网发电
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22日,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福建漳州核电2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电,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漳州核电2号机组于2020年9月4日开工建设,于2025年10月11日装载核燃料。今天,2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后,经现场确认,机组状态良好,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标准。后续,机组将按计划开展系列试验,进一步验证机组性能,确保满足商业运行条件。
“华龙一号”漳州核电总工程师 梅炳云:目前,漳州核电1号机组已安全发电超88亿度,2号机组今天首次并网发电,预计12月份投入商业运行,3、4号机组正处于土建和安装阶段,5、6号机组正在扎实推进前期工作。
漳州核电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基地全面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超600亿度的清洁电能,据估算,可以满足福建南部地区厦门市、漳州市用电总和的75%。
上一篇:我的“百变”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