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后,福州市台江区茶亭街道粉干巷内人头攒动。其中,不少年轻人举着手机,对着巷子墙面不停拍摄:斑驳的老墙在色彩的浸染下焕发勃勃生机;百余米长的墙体彩绘,以10幅生动的长卷串联起茶亭千年变迁,从得名由来、手工业盛况到十番音乐魅力,再到现代街巷新貌,将茶亭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原本单调的街巷化身“行走的历史博物馆”。日前,本报记者随着人群,探访打卡了这条刚刚“上新”的小巷。
粉干巷,曾是福州粉干的装卸小码头,随着城市发展,巷子两侧种满紫荆花树,每到三四月份繁花满枝,便有了“紫荆花巷”的雅称。但长期以来,老旧的墙面、褪色的设施让这条有故事的小巷显得有些落寞。
“能不能让老巷子既保留记忆,又变得更漂亮?”不少居民提出了这样的期盼。为回应群众诉求,茶亭街道决定将粉干巷的环境提升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街巷。改造项目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
“比如茶亭手工业一条街的画面,我们参考了清代《福州府志》的记载,还征集了10位老街坊的口述回忆,才确定了当时店铺的布局、招牌的样式。”茶亭街道阳光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齐可文指着一幅彩绘介绍道。
为真实还原茶亭历史、让历史场景鲜活落地,自3月起,茶亭街道和阳光社区相关人员多方查找历史档案、书籍,请教多名文史专家,广泛征集本地居民意见,历时8个多月,设计构思多番修改,精细打磨,最终将茶亭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城市发展活力,浓缩成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并依托“好年华 聚福州”平台,经过反复筛选,引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林小燕青年创业人才团队负责墙绘创作。
然而,彩绘墙初成后,一些老街坊提出了一些想法:“以前茶亭街的特香包点心铺前排满长队,福德鱼丸的味道让人难忘,这些场景也该画进去!”团队当即采纳建议,在初稿完成后专门增补了相关市井场景。
除了10幅彩绘串联茶亭的前世今生,粉干巷还打造了4面风格各异的网红打卡墙,其中的“Darling(亲爱的)”墙,谐音福州话“茶亭”,福州话的浪漫,精准戳中人心。
墙绘行动,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激活了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茶亭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粉干巷的改造提升串联周边街巷,打造精品文旅参观线路,更带动了周边居民和商铺主动参与社会治理。
改造过程中,街道采纳居民建议,对巷内褪色的盲道进行了彩绘改造,在保留触感警示功能的基础上,绘制了简约美观的图案,既实用又具观赏性。此外,自主创业人才、美术志愿者和热心居民纷纷加入绘画队伍,大家蹲在地上一笔一画勾勒,让这条盲道成为“有爱有温度”的风景线。
茶亭街道还打造了党员诚信经营示范一条街,通过每月评比、诚信红黑榜公示等方式,激励沿街商铺参与社区治理,积分还可兑换相应服务和实物。街道依托沿街商铺的共享茶室,成立了街巷“微协商”驿站,小区第一书记、人才助理、商户和居民代表定期齐聚,共同协商解决街巷治理、民生热点等问题,已成功解决智能充电桩安装、消防栓维修等多个民生诉求。
为了让文化价值持续释放,茶亭街道还联合福州市水务集团,在辖区东西河码头开设“红色福船”线路,将内河游览与党课学习相结合。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留住城市记忆,把一个街道的历史画在墙上,打造富有生命力的公共文化空间。”茶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挖掘更多地域文化资源。
夕阳西下,粉干巷的彩绘墙在余晖中更显灵动。老人们在巷口闲谈,孩子们在墙前嬉戏,游客们举着手机记录美好瞬间……这面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墙绘,不仅让古老街巷在文化赋能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留住了城市的根与魂,更成为福州基层治理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的生动范本。
上一篇:学中玩、玩中学